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察隅县特产-察隅大米

时间: 2024-05-08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40508132105
察隅县特产-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察隅具有西藏鱼米之乡之美誉。由于察隅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沛,年降雨量大,故在察隅一些宽谷地区适宜大米的种植。察隅县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米以其高品质、无污染而闻名于西藏内外。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察隅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察隅大米晶莹透亮、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察隅县特有的鸡爪谷钙含量是高端大米的十几倍,达到了2259毫克/千克。同时,鸡爪谷质量突出,188项农药的残留指标鉴定、重金属检测都未检测出,氨基酸含量均远远高出同类作物含量。

历史渊源

察隅县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繁衍,由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发展到现代的地膜育秧,水稻产量由过去的300斤/亩提高到950斤/亩。

察隅水稻主要分布于上察隅镇、下察隅镇和竹瓦根镇的部分村庄。20世纪80年代以前,察隅主要以常规稻种植为主,各水稻品种有67个,产量一般都在亩产500600斤左右的生产水平。

从1989年开始,察隅县从四川引进杂交水稻在下察隅镇和上察隅镇试点种植,同年获得丰收,亩产850斤。

到2010年,察隅县杂交稻推广近二十年,面积扩大到7000余亩,已基本取代以常规稻为主的品种结构布局,产量提高到每亩950斤的生产水平。

察隅县水稻主产区以种植常规稻为主,因品种退化、产量低,极大地制约了察隅县水稻的生产发展和稻谷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众多的常规稻品种中,占主导地位的品种主要有芒白、丰字可乐、不知名三个当地稻种。这三个当地稻种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相继从四川和云南引进的,经过近六十年的生产种植,品种混杂、退化十分严重,品性严重降低。

2008年,察隅县下察隅镇洞冲村试点种植常规种华新占2.1亩,实产957千克,平均亩产911.4斤。

2009年,华新占稻种在下察隅镇推广300亩,成为察隅县水稻优质高产主推品种之一。

生产情况

2010年,察隅县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6,产量接近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4,总产和单产仅次于玉米,是察隅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2017年,察隅县水稻播种面积达8350亩。

产品荣誉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察隅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察隅大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林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察隅大米的检测机构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