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县特产-深沟鸡
马龙县特产-深沟鸡
深沟鸡,云南省马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深沟鸡毛色外貌很不一致。一般把体型大的叫做大种鸡,体型稍小的叫做中型鸡,但在生产性能上没有反映出多大的区别。历史上苗族没有定居的习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后,苗族从贵州咸宁迁移至云南省马龙县,聚居在月望乡深沟一带,随之带来了种鸡,自繁自养。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深沟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貌特征
体型:深沟鸡体格高大、背腰长直、颈长、胸深微前突出,胸骨长而微弯、腿粗长、脚外侧到趾部着生羽毛,俗称飞毛腿。胸肌、腿部肌肉发达、丰满。
喙:粗短微弯曲有力、喙色多为乌黑色、尖端略带白色。
蹠部:多数为黑色,少数为黄色。
脸:脸鲜红色,鼻孔圆大,耳垂红色。
眼:眼圆大而有神,虹彩桔黄色。
冠:单冠。公鸡冠肉质厚而发达,冠峰610个,个别12个,肉髯大而下垂于喙下,左右各一片对称;母鸡冠微淡红色,肉质稍薄不厚,冠峰小而密,略向一侧倾倒,个别也有豆冠。
毛色:颈羽、肩羽、翼羽、肩羽为红底黄白色。主翼羽、复主翼羽、主尾羽、复尾羽为蓝黑色(近似于黑色),群众称为红毛鸡,公鸡大瑶羽不发达,少数鸡无尾羽呈秃尾。
肤色:多数为淡红色,少数为灰白色。
成年公鸡体重2.53千克,母鸡22.5千克,阉鸡33.5千克。
历史渊源
深沟是马龙县东南的苗族聚居区,深沟鸡就是经深沟苗族人民数百年自然繁育、优胜劣汰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鸡品种。一般土鸡脚的下部无毛,而深沟鸡则毛羽覆盖近脚裸。爪大而锐利,极像鹰隼。因而有人大胆推测:深沟鸡是某个偶然的机会里,鹰和鸡的杂交后裔。 [4]
深沟鸡是马龙县当地苗族传统养殖的品种,据曲靖地区地方主要畜禽品种志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后在马龙县已经形成了苗族人民固有的一种地方种鸡。苗族聚居地一般都在山坡、菁沟旁,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都是自繁自养,相互赠送,只出售小鸡,不出售或很少出售鸡蛋。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培育成体形高大,背腰长直、骨骼发达,腿脚粗长,从趾骨以上胫骨部分有毛,体重较大,适应性广,抗寒冷、耐热、免疫力强,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觅食力广的曲靖地区地方品种。
1981年,深沟鸡载入《曲靖地区主要畜禽品种志》一书中。 [2]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畜禽资源,马龙县开展四个一全力打造深沟鸡产业,即:注册一件商标、创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深沟鸡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2006年3月,注册了深沟鸡商标。在曲靖市、马龙县建立了深沟鸡直销点,在昆明设立了专卖店,以深沟鸡为主料制作出了辣子鸡、洋芋鸡、黄焖鸡、清炖鸡、三七鸡、药膳鸡、巴夯鸡等数十种佳肴。 [5]
2015年,马龙县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山地养鸡项目共投资12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发展现代农业资金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3万元。现实际完成投资155万元,占计划的126%,中央资金到位50万元,完成财政投资5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4万元,养殖设施设备投资6万元),占计划的100%,企业自筹资金105万元,占计划的143.8%。项目建成后,深沟鸡龙头企业年存栏山地鸡5万只,占计划的100%,出栏4.1万只,占计划的102.5%,供应种鸡苗4.2万只,占计划的105%,实现销售收入862万元,占计划的102.6%。 [6]
生产情况
2005年,马龙县有深沟鸡4万只,其中,成年母鸡1.6万只,占40%;公鸡0.2万只,占5%,雏鸡和育成鸡2.2万只,占55%。
2013年,马龙县深沟鸡种鸡场饲养种鸡2980只,年均为养殖大户孵化小鸡1800只;扶持补助养殖大户资金达10万余元,培育扶持养殖规模在100以上的大户80余户,其中养殖规模在500只以上的有8户。深沟鸡养殖规模已达3万只以上。
2015年,马龙县落实深沟鸡规模养殖场(户)15户,存栏深沟鸡25. 5万羽,出栏17.5万羽,实现产值3160万元。
产品荣誉
2008年7月,深沟鸡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08年9月,深沟鸡获第四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深沟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深沟鸡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