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巴达仍贵大米

时间: 2024-03-01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40301111711
巴达仍贵大米

巴达仍贵大米,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巴达仍贵大米产地水资源丰富,这里近乎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使水稻远离了化肥、农药,成就了自然米香。不仅如此,巴达仍贵大米产地远离城市的交通干线,大气环境处于优良状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土壤为未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合格,适合绿色及有机食品的生产。巴达仍贵大米煮熟后米香沁人肺腑,食之绵软爽口、清淡略甜,米饭表面有油光,冷后不回生。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巴达仍贵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巴达仍贵大米的米粒呈长形或椭圆形,以区域内生产的优质水稻为原料,通过精深加工而成,具有米粒饱满、晶莹剔透等特点,煮熟后米饭油光发亮,绵软爽口,清香略甜,粘性适中,品质上乘。

巴达仍贵大米的理化指标为:垩白米率510%,直链淀粉含量15%20%,胶稠度60毫米,碱消值7,蛋白质含量6.88.5%;感官特征:米粒呈椭圆型,米粒长度5.06.0毫米,米粒宽度为1.52.0毫米,米粒饱满,晶莹剔透、煮熟后米香沁人肺腑,食之绵软爽口,清淡略甜,粘性适中,米饭表面有油光,冷后不回生。

巴达仍贵大米产地属一季寒地稻作区,是适合水稻生长发育的特殊地理环境。水稻灌浆到成熟的8、9月份,这里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10℃以上,为水稻灌浆成熟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因此,水稻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大米质量优良。

巴达仍贵与归流河镇同属一个居力特努图克,同享两条河流。巴达仍贵三面环山,东面傍水,中间较平坦,有效阻挡了盛行的西北风,堪称世外桃园。巴达仍贵是洮儿河、归流河共同滋润的沃土。巴达仍贵大米产地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使用洮儿河水灌溉,其产品是洁净、无污染、优质的食品。近乎于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使水稻远离化肥、农药,成就了自然米香。

巴达仍贵大米产地远离城市的交通干线,周围无工矿企业,且人口密度低,三废排量少,农田及村周围林草茂盛,空气新鲜,无任何污染源,是生产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的理想之地。区域内的绿色植被和水面覆盖率高达80%以上,经长期连续监测,巴达仍贵大米产地的大气环境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处于优良状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土壤为未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合格,适合绿色及有机食品的生产。

历史渊源

巴达仍贵系蒙古语,意为兴旺发达。当时,整个巴达仍贵地区称为:阿贵桑如巴。阿贵系蒙古语、意为山洞。民国九年(1920年)前后,胡格吉乐图嘎查北有个山洞、并有一座庙、称为神仙洞,桑如巴是人名,那时在当地居住的很有名气的歌手,阿贵桑如巴由此而得名。原本巴达仍贵与归流河镇同属一个居力特努图克(努图克在蒙语里是区的意思,是旧时代内蒙特有的行政单位,比旗县小,比乡镇大,相当于区一级)。同享两条河流。

据载,巴达仍贵种植水稻始于1953年,由朝鲜移民与当地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联合最早开发水田80亩,当时每年亩产量约300斤。而后按每年开发80亩递增,到1959年开发规模达到478亩,亩产量约达到400斤。

生产情况

1984年开始,科右前旗分别发展胡格嘎查,满达胡嘎查,水田面积约2万余亩,亩产量达到500600斤。

1985年,科右前旗农业局从黑龙江省方正县引进水稻旱育秧移栽技术,使巴达仁贵水稻种植技术得到质量飞跃,亩产量约达到800斤,水田开发到3万余亩,并且此项技术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首创。

2012年,科右前旗已有水田10.2万亩。

产品荣誉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巴达仍贵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巴达仍贵大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巴达仍贵大米的检测机构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