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马庄镇各村名来历?(马庄镇各村名来历?)

时间: 2023-07-31 本站作者

1. 马庄镇各村名来历?

马家庄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成从北京北的石槽村逃荒到此,住在红庙狼冢开的一个饭店里。后来与巩洼的巩氏结婚,生养七个儿子,其三子留此定居,开荒种田,取名马家村,后改为马家庄。

杨家头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氏兄弟三人,一个在西杨家庄,一个在小杨家庄,一个在红庙狼冢村东头定居,称杨家东头。清初此村独立,名杨家头。

郁家庄

明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郁姓在此安家落业,开荒种地、谋求生活,后来人烟兴旺。故以姓取名郁家庄。

小孟家庄

据查,明朝永乐三年,孟严元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改为小孟家庄。

大范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范氏兄弟三人,自山东省宁阳泗水县迁出,老大范公迁至清河定居,老三范胜迁至枣强丰北定居,老二范德迁至南宫在此建村,均名范庄。后范德生二子蕃息人多,范庄分为大、小两个范庄。老大住溹泸河西为大范庄,老二住溹泸河东为小范庄。

2. 马庄镇各村名来历?

马家庄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成从北京北的石槽村逃荒到此,住在红庙狼冢开的一个饭店里。后来与巩洼的巩氏结婚,生养七个儿子,其三子留此定居,开荒种田,取名马家村,后改为马家庄。

杨家头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氏兄弟三人,一个在西杨家庄,一个在小杨家庄,一个在红庙狼冢村东头定居,称杨家东头。清初此村独立,名杨家头。

郁家庄

明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郁姓在此安家落业,开荒种地、谋求生活,后来人烟兴旺。故以姓取名郁家庄。

小孟家庄

据查,明朝永乐三年,孟严元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改为小孟家庄。

大范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范氏兄弟三人,自山东省宁阳泗水县迁出,老大范公迁至清河定居,老三范胜迁至枣强丰北定居,老二范德迁至南宫在此建村,均名范庄。后范德生二子蕃息人多,范庄分为大、小两个范庄。老大住溹泸河西为大范庄,老二住溹泸河东为小范庄。

3. 临汾特色小吃推荐?

1、烧麦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2、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3、油炸馓子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4、泡泡糕

泡泡糕是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5、羊杂烩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

4. 太原到龙泉古镇攻略?

太原到龙泉古镇的距离大约为350公里,以下是一些攻略供您参考:

1.交通:太原到龙泉古镇可以选择自驾游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驾游需要大约5小时左右,主要经过太原市、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平鲁区等地。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先到山西朔州,然后再转乘到龙泉古镇的公交车。

2. 时间:龙泉古镇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特别是在10月左右,既有温暖的气候,也可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3.住宿:龙泉古镇内有许多客栈、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您可以提前做好预订。

4.景点:龙泉古镇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龙泉寺、南北司庙、世家大院、大天池、小天池、孔庙等,您可以逐一游览。

5.美食:龙泉古镇有许多美食,如东庄烙饼、石磨豆腐、八大碗、黄鱼豆腐汤等,可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前往龙泉古镇旅行,最重要的是提前规划好行程和交通,了解当地景点和美食,并选择合适的住宿。

5. 太原到龙泉古镇攻略?

太原到龙泉古镇的距离大约为350公里,以下是一些攻略供您参考:

1.交通:太原到龙泉古镇可以选择自驾游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驾游需要大约5小时左右,主要经过太原市、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平鲁区等地。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先到山西朔州,然后再转乘到龙泉古镇的公交车。

2. 时间:龙泉古镇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特别是在10月左右,既有温暖的气候,也可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3.住宿:龙泉古镇内有许多客栈、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您可以提前做好预订。

4.景点:龙泉古镇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龙泉寺、南北司庙、世家大院、大天池、小天池、孔庙等,您可以逐一游览。

5.美食:龙泉古镇有许多美食,如东庄烙饼、石磨豆腐、八大碗、黄鱼豆腐汤等,可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前往龙泉古镇旅行,最重要的是提前规划好行程和交通,了解当地景点和美食,并选择合适的住宿。

6. 临汾特色小吃推荐?

1、烧麦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2、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3、油炸馓子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4、泡泡糕

泡泡糕是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5、羊杂烩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

7. 洪洞县大槐树镇有什么好一点的当地特色的饭店?

大槐树民俗饭店康师傅大盆骨

8. 洪洞县大槐树镇有什么好一点的当地特色的饭店?

大槐树民俗饭店康师傅大盆骨

9. 洪洞县大槐树镇有什么好一点的当地特色的饭店?

大槐树民俗饭店康师傅大盆骨

10. 马庄镇各村名来历?

马家庄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成从北京北的石槽村逃荒到此,住在红庙狼冢开的一个饭店里。后来与巩洼的巩氏结婚,生养七个儿子,其三子留此定居,开荒种田,取名马家村,后改为马家庄。

杨家头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氏兄弟三人,一个在西杨家庄,一个在小杨家庄,一个在红庙狼冢村东头定居,称杨家东头。清初此村独立,名杨家头。

郁家庄

明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郁姓在此安家落业,开荒种地、谋求生活,后来人烟兴旺。故以姓取名郁家庄。

小孟家庄

据查,明朝永乐三年,孟严元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改为小孟家庄。

大范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范氏兄弟三人,自山东省宁阳泗水县迁出,老大范公迁至清河定居,老三范胜迁至枣强丰北定居,老二范德迁至南宫在此建村,均名范庄。后范德生二子蕃息人多,范庄分为大、小两个范庄。老大住溹泸河西为大范庄,老二住溹泸河东为小范庄。

11. 临汾特色小吃推荐?

1、烧麦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2、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3、油炸馓子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4、泡泡糕

泡泡糕是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5、羊杂烩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

12. 太原到龙泉古镇攻略?

太原到龙泉古镇的距离大约为350公里,以下是一些攻略供您参考:

1.交通:太原到龙泉古镇可以选择自驾游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驾游需要大约5小时左右,主要经过太原市、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平鲁区等地。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先到山西朔州,然后再转乘到龙泉古镇的公交车。

2. 时间:龙泉古镇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特别是在10月左右,既有温暖的气候,也可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3.住宿:龙泉古镇内有许多客栈、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您可以提前做好预订。

4.景点:龙泉古镇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龙泉寺、南北司庙、世家大院、大天池、小天池、孔庙等,您可以逐一游览。

5.美食:龙泉古镇有许多美食,如东庄烙饼、石磨豆腐、八大碗、黄鱼豆腐汤等,可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前往龙泉古镇旅行,最重要的是提前规划好行程和交通,了解当地景点和美食,并选择合适的住宿。

13. 洪洞县大槐树镇有什么好一点的当地特色的饭店?

大槐树民俗饭店康师傅大盆骨

14. 太原到龙泉古镇攻略?

太原到龙泉古镇的距离大约为350公里,以下是一些攻略供您参考:

1.交通:太原到龙泉古镇可以选择自驾游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驾游需要大约5小时左右,主要经过太原市、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平鲁区等地。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先到山西朔州,然后再转乘到龙泉古镇的公交车。

2. 时间:龙泉古镇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特别是在10月左右,既有温暖的气候,也可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3.住宿:龙泉古镇内有许多客栈、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您可以提前做好预订。

4.景点:龙泉古镇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龙泉寺、南北司庙、世家大院、大天池、小天池、孔庙等,您可以逐一游览。

5.美食:龙泉古镇有许多美食,如东庄烙饼、石磨豆腐、八大碗、黄鱼豆腐汤等,可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前往龙泉古镇旅行,最重要的是提前规划好行程和交通,了解当地景点和美食,并选择合适的住宿。

15. 临汾特色小吃推荐?

1、烧麦

烧麦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2、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3、油炸馓子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4、泡泡糕

泡泡糕是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5、羊杂烩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

16. 马庄镇各村名来历?

马家庄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成从北京北的石槽村逃荒到此,住在红庙狼冢开的一个饭店里。后来与巩洼的巩氏结婚,生养七个儿子,其三子留此定居,开荒种田,取名马家村,后改为马家庄。

杨家头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氏兄弟三人,一个在西杨家庄,一个在小杨家庄,一个在红庙狼冢村东头定居,称杨家东头。清初此村独立,名杨家头。

郁家庄

明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郁姓在此安家落业,开荒种地、谋求生活,后来人烟兴旺。故以姓取名郁家庄。

小孟家庄

据查,明朝永乐三年,孟严元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改为小孟家庄。

大范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范氏兄弟三人,自山东省宁阳泗水县迁出,老大范公迁至清河定居,老三范胜迁至枣强丰北定居,老二范德迁至南宫在此建村,均名范庄。后范德生二子蕃息人多,范庄分为大、小两个范庄。老大住溹泸河西为大范庄,老二住溹泸河东为小范庄。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