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热门影视

为什么李政道没有杨振宁有名(李政道厉害还是杨振宁)

时间: 2023-06-24 本站作者
同是诺贝尔奖项获得者,为何杨振宁的名气,远大于李政道

同是诺贝尔奖项获得者,为何杨振宁的名气远大于李政道呢?

杨振宁可谓是华人之光,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家的中国人,而在这之前,中国人一直被排除在主流科学家领域之外。只因为西方人固有的思想,认为华人贫穷落后愚笨等等,但杨振宁的出现,让西方人开始接纳中国人,也开始相信华人也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一份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有2位年轻人,分别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但如今人们再提及他们二人时,似乎说道更多的是杨振宁,而不是李政道,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两人曾经合作13年时间,关系想必是极好的,但在两人一同获得诺贝尔奖项之后,就开始分道扬镳了,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冷淡了。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时李政道不同意杨振宁发表论文时将自己的名字署名在前,他的在后。但显然是子虚乌有,因为论文的名字多数是李政道在前的,但这种流言已经中伤了二人之间的关系。而后,和李政道关系更友好的一位作者杰里米在《New Yorker》发表了一篇倾向于李政道的文章,又没有经过李政道本人的前提下,二人彻底决裂。

不过以上都是私人恩怨,真实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了解一下杨振宁是多么伟大的一位科学家就知晓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只是杨振宁履历表的一小段而已。之后的杨振宁又发现了杨巴斯特方程和杨米尔斯理论。这些对于日后我国研究量子领域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期的李政道虽发表了几篇论文,但都没有太大的水花。

只是令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伟大的一位科学家竟然在中国风评极差,只因为他没有在祖国发展之际回国,还因为他在82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若是设身处地站在杨振宁的立场了解一下,就知道他的回国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他研究的是前沿物理学,和邓稼先等人不同,国内的学术氛围根本不适合他的研究,若是回国了,也就没有日后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了。而他的私生活旁人有身份立场指责吗?况且杨振宁又没有介入他人家庭,两人携手至今已经16年,有多少对夫妻都分分合合了,两人还恩爱如初。

无论如何,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的多年合作和陪伴是做不了假的,两人惺惺相惜,只是最终道路不同了。在那13年里,两人相辅相成,谁都不比谁输!

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知名度为什么没有杨振宁先生高?

李政道先生的性格比较内向。李政道的爱好就是钻研学问,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学研究。很多人认为,李政道就是一个书呆子一类的科学家,不喜欢提意见,也不喜欢社交活动,而是在自己的书斋里面读书。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低调。

而杨振宁先生的性格非常外向。杨振宁不仅是大科学家,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六七十年代,杨振宁就是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71年,杨振宁第一个到中国来访问,在世界上造成了轰动。杨振宁回美国之后,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学演讲,希望华人学子可以到中国看看。杨振宁还是保护钓鱼岛的精神领袖,他和朋友们多次召开记者招待会,多次在美国政府部门演讲,出示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证据。

20世纪70年代开始,杨振宁把最新的科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大陆来。20世纪80年代,杨振宁又为中国指导和创建了四个高等学术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另外杨振宁先生在近代物理学上的地位更高一些。虽然他们一起因为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杨振宁除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外,近代理论物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与杨振宁有关,杨振宁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式,即费米-杨模型;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规范场理论,确立了杨振宁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尤其是杨米尔斯理论,可以说是近现代物理的基石,

大统一理论的指路明灯,比宇称不守恒的意义还要重大。在物理学界一致认为,杨米尔斯规范理论是一流的工作,杨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只能算三流的工作,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杨振宁在基础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个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img]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二人为何互相敌视 谁贡献大

都是获得诺贝尔奖,为何李政道名气没有杨振宁大呢?

在我们的认知中,如果把一个瓶子里注满水,再把水倒出来,不管这个瓶子有多大,水是一定会被倒干净的。那么,如果现在我和你说,有一种瓶子,它的水是永远不会被倒干净的,你相信吗?

事实上,真的有这种瓶子存在。因为它是1882年被数学家克莱因提出的,所以被叫做克莱因瓶。这个瓶子之所以水流不尽,也是因为它本身并没有内外之分。那么为什么说是“提出”而不是“发明”呢?因为现阶段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做出这样一个瓶子。那么,问什么我们做不出来呢?

根据图纸,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它的瓶口是伸出去的,但是并非是向外延伸,而是经过扭曲插入瓶身之中,也就是说,我们从这个瓶子“里”往“出”倒液体,实际上也是在往里注入液体。难怪瓶子里的液体倒不完。

虽然我们无法创造出来这样的瓶子,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是涉及到了空间维度的科学,这个瓶子可能需要我们用四维甚至是五维空间的科技才能制造出来。所以有专家说,如果真的能看到这个瓶子,我们的生活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虽然不能做出这种瓶子,但是这并不妨碍研究它。有专家认为,这种瓶子和黑洞很相似,被黑洞吞噬的物质都不知道去了哪里,会不会也像这个瓶子里的液体一样又重新出来了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或许就解开了宇宙不断膨胀的原因了。

克莱因瓶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发现了物质流动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虽然我们还没有办法实现创造和运用它,但是关于它的研究也给我们很多研究其它问题的灵感。不过,也有专家说,我们是不可能造出这种瓶子的,如果真的造出了这个瓶子,就证明我们已经误入了四维世界,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是人类集体升维了,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一切就都是未知的了。

李政道还活着,为什么不如杨振宁有名?

名气这个东西真正的科学家也并不在乎,而其本身也是比较低调的。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相关信息: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杨振宁曾抢夺诺贝尔奖第一作者,导致李政道与其决裂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