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恭亲王与慈禧的私情关系真的吗(恭亲王为什么要帮助慈禧)

时间: 2023-05-30 本站作者

慈禧和恭亲王奕訢是叔嫂关系,两个人并没有一腿,慈禧和恭亲王奕訢是在1861年开始合作,1861年清文宗咸丰皇帝驾崩,以慈禧为首的打压咸丰皇帝给同治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夺取了政权,这次政变称为辛酉政变,奕訢在此次政变过起到了关键作用。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恭亲王奕䜣披麻戴孝、风尘仆仆地从京师赶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先是拜谒了咸丰的梓宫,然后秘见了两宫皇太后,就夺权事宜达成了默契。

十月初,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在北京发动政变,一举将顾命八大臣擒拿,两宫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中兴

恭亲王奕䜣在咸丰五年被罢免之后,已经远离朝政将近六年。此次,他成为辛酉政变的关键人物,自然功不可没。

同治继位之后,奕䜣身兼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等要职,并且他还掌管总理事务衙门这一枢要部门,俨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

随后,奕䜣便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族官员,在剿灭太平天国的同时,兴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在奕䜣的领导下,太平天国运动被成功平定,清朝出现了振兴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然而,一派祥和的局面之下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政途坎坷

危机来自何处?它来自于紫禁城的后宫,大家都知道,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她的一生一直在追逐和维护着她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恭亲王奕䜣想的是大清朝的振兴与强大,维护的是整个家族的荣耀,这样他势必会与慈禧太后背道而驰,成为慈禧登上最高权力顶峰的绊脚石。所以,奕䜣的从政之路变得异常坎坷。

同治之后,奕䜣在政治上相继有过三次挫折。第一次是在同治四年(1865),慈禧觉得奕䜣权势过大,指使翰林院编修蔡寿祺控告奕䜣,结果奕䜣因为失礼被慈禧罢免,后虽被复用,但是议政王的头衔已不再拥有。

第二次是在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想修复圆明园给慈禧太后居住,因为经费不足,奕䜣强烈反对,结果同治大怒,还声称要将皇位让给奕䜣坐,奕䜣再次被革职。

慈禧在这次事件中也看到了儿子同治强烈的权力欲望,所以出面进行了干预,又将奕䜣复职。

第三次是在光绪十年(1884),当时中法战争爆发,奕䜣主张和谈,受到部分官员的指责,由是,奕䜣再次被罢免,史称“甲申易枢”。

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奕䜣虽然又被起用,但已是垂暮之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朝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了。

叔嫂恩怨

大家可以发现,奕䜣与慈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爱、恨、情、仇。奕䜣帮助慈禧发动政变,成功夺权,甚至可以说是救了慈禧一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份恩情和爱意在里面。

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和抱负又截然不同,一个追逐无上的权力,另一个则要振兴大清王朝,在权力方面两者势必会产生矛盾,在这一角度来看,又有一份恨仇和无奈在其中。

在晚清政坛,论才干和学识,恭亲王奕䜣都无出其右者。然而,空有一身才干和抱负的奕䜣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慈禧想要的是听话的人,有没有能力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所谓妇人误国也不过如此。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身惨淡的恭亲王奕䜣在遗憾和无奈中死去,终年六十六岁。

大清王朝也逐渐地走向了末路,奕䜣是道光的第六子,而道光的第七子奕譞也非常有名,奕譞一家竟然出了两位皇帝,关于奕譞,我们下一章再讲。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