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匡扶汉室的代表是曹操吗(三国只有刘备在自称匡扶汉室吗)

时间: 2023-05-16 本站作者

匡扶汉室的代表就是曹操。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表示反对,认为刘备才是匡扶汉室,或者声称要匡扶汉室。但其实曹操也是自称匡扶汉室的,至少说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来进行篡汉的。在汉献帝逃离长安后,曹操果断地劫持献帝来到许昌,并将其软禁终身。

扶汉还是篡汉,东汉末年只有刘备在自称“匡扶汉室”吗?

在中国历史上,秦汉王朝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

郡县制度的推广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分封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然而在小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比较容易的,君王可以亲力亲为,处理繁杂政务。

但是随着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皇帝再怎么日理万机也难以面面俱到,不仅在中央需要丞相等官员的协助,地方上也需要相应的助手。

西汉中期,在郡县以上开始增设州牧(刺史部),其原为地方监察机关,后逐渐演变为郡县以上的地方军政机关,州、郡、县三级行政模式逐渐形成。

丞相与州牧的存在,虽然替皇帝分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政务,但无形当中也削弱了中央集权,皇帝如果懒政,相权就会威胁到皇权,地方州牧如果不断膨胀,势必也会威胁到中央。

到了东汉时期,地方州牧及豪强地主的势力逐渐膨胀,使得东汉王朝成为了一个豪强地主支持下的政权,国家的发展,官吏的选拔,甚至是皇帝后宫的人选都要照顾到地方派系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

黄巾起义之后,地方州牧与豪强地主趁机扩充势力,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东汉王朝已是名存实亡。

尽管中央政权被地方架空,但各路军阀们对汉朝皇帝的态度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完全无视皇帝的存在,有的争相控制皇帝,有的自称要帮助皇帝,不同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军阀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第一种态度是通过废立皇帝来彰显权威,其代表就是董卓。在何进为首的军官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内讧之时,董卓趁机率军进入了京师。

尽管他已经掌握了朝政,但依旧觉得需要进一步树立自己在朝廷的威信。于是他选择了废黜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继位,借此独揽朝政,成为了无冕之王。

董卓的所作所为不仅遭到了朝廷公卿的极力反对,也招来了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联军。董卓并没有被所谓的联军击败,但他迫于军阀们的压力,将都城迁往长安,因为这里更靠近自己的势力范围。

随后他因为接受了虚假的禅位而被诛杀。董卓虽然死了,但是天下却更加混乱,以此为起点,国家彻底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第二种态度是匡扶汉室,其代表就是曹操。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表示反对,认为刘备才是匡扶汉室,或者声称要匡扶汉室。

但其实曹操也是自称匡扶汉室的,至少说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来进行篡汉的。在汉献帝逃离长安后,曹操果断地劫持献帝来到许昌,并将其软禁终身。

虽然曹操实质上是在“挟天子令诸侯”,但是名义上还是声称扶汉的。他一生都没有篡位称帝,对汉献帝也给与了极大的优待,除了朝政不能自主之外,曹操给了他可以拥有的一切。

事实上也确实有一大批才俊是在扶汉的大旗下才效力于曹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荀彧。他一生为曹操献计献策,被视为曹魏的张良,但荀彧一身都是汉臣,晚年极力反对曹操受封魏公,最后忧郁而死,也有一种说法是被迫服毒自杀。

除了曹操之外,其他大部分军阀也都是自称匡扶汉室的,而且他们大多都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比如刘备和他的盟友孙权。

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这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它阻止了他对长江以南的征服,也阻止了曹魏对全国的统一。

刘备最终占据了巴蜀之地,继续中兴大汉,而孙权则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地区,建立了东吴政权,曹、孙、刘三家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第三种态度是另立新君以对抗中央,其代表就是袁绍。在董卓废黜少帝之后,袁绍公然表示了反对,但他并没有设法让少帝复位。

在少帝遇害之后,袁绍也没有迎接出逃的汉献帝,而是打算扶持汉室宗亲刘虞继位,进而与中央分庭抗礼,然而后者却没有买账。

袁绍一度是东汉末年势力最强的军阀,但却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一方面也因为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袁绍集团最终被曹操消灭。

最后一种态度是篡汉自立,其代表就是袁术,他是东汉末年唯一一个公然篡汉自立的地方军阀。

袁术的势力一度确实很强,在得到传国玉玺后,他直接选择了称帝,号称仲氏皇帝。因为公开的篡汉,袁术不仅遭到了各路军阀的抵制,也遭到了下属的背叛,最终兵败被杀。

不难发现,表面上还在拥立汉室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最终都取得了成功,面子工程都不愿意做的军阀们最后全都失败了。这说明了在乱世之中,东汉政权虽然名存实亡,但汉朝皇帝所代表的的权威却是军阀们遥不可及的。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