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半夜鸡叫周扒皮的故事(半夜鸡叫中的原型为东北周春富)

时间: 2023-05-14 本站作者

“周扒皮”是作家高玉宝笔下的地主恶霸,出自《半夜鸡叫》。他是有名的反派角色,为了延长长工们的工作时间,半夜三更学起鸡叫,后来全村的鸡都叫了起来。长工们只好起身去地里劳作。

《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原型为东北周春富,小说黑化有些冤!

“周扒皮”是作家高玉宝笔下的地主恶霸,出自《半夜鸡叫》。

他是有名的反派角色,为了延长长工们的工作时间,半夜三更学起鸡叫,后来全村的鸡都叫了起来。长工们只好起身去地里劳作。

小说“周扒皮”的形象,主要是为了丑化地主阶层,刻画其残酷、没有人性、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当时普通大众的“共情”。

小说,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夸张的成分,往往会扭曲社会现实。要说一个人好,就好得登峰造极;要说一个人坏,就坏的十恶不赦。

当时“周扒皮”出来之后,一下子就引起了苦难百姓的共情,加之社会舆论导向和政治需求的助推,“周扒皮”的坏成了全社会鲜明的时代符号。

历史上真实的“周扒皮”,其实是有人物原型的。他不仅不是地主,也不是小说描写的十恶不赦的坏人,更是一个被冤枉的可怜人。

“周扒皮”的原型名叫“周春富”,系辽宁省瓦房店地区的大户人家。

周春富的祖上并非东北人,曾生活在中原地区。后来也是“闯关东”,举家迁徙到瓦房店地区。

当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朝廷有规定,百姓开垦的荒地都可归个人所有。

由是,很多和周家一样,迫于贫穷和生计背井离乡来到东北谋生的人,都开始率领族人或家人大肆垦荒,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

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到了周春富一辈,其手上已拥有了上百亩土地。看似土地不少,其实当时东北每家每户的土地都不少,周春富也算不上大地主。

周春富继承祖业之后,他深知土地对家庭的重要性,他严格严格要求家人,自己带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财继续购买土地。

据当年周家的伙计回忆说,周春富的穿着非常普通,真正的是两套衣服穿一年,还是那种破旧得不成样子,缝缝补补的衣服。

周春富本人干活勤快,对家人要求也是不能有闲人,人人都要干活才有饭吃。家人各司其职,伙计长工也是如此。

周春富对每个人要求的都比较严格,但并不苛刻。

甚至对长工和伙计比对自己的家人还要和善。压根没有做过“半夜鸡叫”的事,更没有剥削压榨长工的行为。

据说,在他家工作过的伙计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报酬,一年能赚八石粮食,足够养活全家。

但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后来周家迎来了大灾难。

他先是被划定为“土豪恶霸”,家产被没收,土地被平分,家人隐姓埋名、四散而逃;后又被“周扒皮”的形象影响,成了全国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周春富去世不久,新的通知下来了,周春富并不是地主土豪,最多也不过是个富农。

这时候人们才明白,周春富其实是被冤枉的一个可怜人。当时也有在其家做过伙计的工人们出来为周春富证明说,他对自己家人严格,对长工们还是非常客气的。

冤案可以平反,错误可以改正,但高玉宝笔下的“周扒皮”因为太过深入人心,却对周春富和周家后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至今。

高玉宝,也出生在辽宁,是小说中周扒皮的家乡。他出身贫苦,很早就失学回家帮家里干活。

长大后,先是顶替父亲到矿上做工,1947年参军,成为通讯连的一位战士。

通讯连要求每个人要有学问,也从此开始,高玉宝开始自学文化知识。后来在写“周扒皮”故事的时候,很多字不会写,要么拼音标注,要么用特殊符号标示。

后来他的“周扒皮”形象名满天下,一下子成了名人。不仅受到各种表彰,邀请到各大学校演讲,更被评为当时的“人民作家”、“战士作家”。

这一切可以说不过是时代的产物,高玉宝也是践踏在周春富的尊严之上成名的。

据高玉宝的一位亲戚说道:“某一年,他在回东北时候,在车上与高玉宝同行,那个时候网上已经开始有了关于周扒皮这个角色不同的“声音”。

他就当面问了问高玉宝,老家是否真的发生过“半夜鸡叫”的故事。”

听到这个问题,高玉宝没有说话,沉默良久才开口说道,“咱们这里没有发生,不代表全国其它地区没有发生。”

可见,他所谓的“真实自传”,也不过是太过虚构或道听途说罢了!

2009年,周春富的后人,周春富的曾孙孟令骞就曾站出来为先祖鸣冤。

他抗议作家高玉宝歪曲、丑化自己的先辈形象,为后人造成了一定影响。并要求高玉宝当众为先祖道歉和言证。

具体结果文史君不得而知。

但文史君以为,高玉宝有生之年如有这一机会,还是道歉了、言明了自己的心意最好。

毕竟自己的一笔之辞,不仅毁灭了周春富的形象,也给周家后人造成了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四大名著《水浒传》对“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描述,也是歪曲历史现实的。

从武大郎(武植)的墓志铭可以看出,武大郎不仅不是身材矮小卖炊饼的小贩,他还是清正廉洁、仪表堂堂的县太爷。

他和潘金莲不仅是恩爱和美、举案齐眉的夫妻,婚后还育有四个子女,家庭和睦幸福。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化,皆是因为武大郎的一位朋友黄堂误传造成的。

后来施耐庵也是道听途说,写进了小说《水浒传》一举成名,造成了“武、潘”两姓几百年的误会。

2009年,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为了表示歉意,专程来到清河县武植祠堂前,先向武氏后人表达了歉意,并留下一首道歉诗: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