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在什么时候成风俗
清明扫墓的习俗,大约始于隋、初唐时期。最初清明仅仅是踏青的季节,后来帝王多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所以普通百姓也开始在这一时节扫墓。陈勤建教授说,甚至在唐代的时候,皇帝还发过禁令,禁止百姓把扫墓和踏青一起进行。“因为很多人扫墓时哭哭啼啼,踏青时又嘻嘻哈哈,当时的朝廷觉得太不严肃了。”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次之是祭拜,这一程序流程很重要,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祖相感,由于湖有灵而无主,先祖有主而无灵,与先祖相感能够更强获得群山的灵性。这就是风水学。
祭扫时,大家带上酒食鲜果、冥币等物件到公墓,将食材供祭在家人墓前,再将冥币焚烧,为墓葬培上架土、整修墓葬,折几束葱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也要在上面压些冥币,让别人看过,了解此坟还有后代,随后叩头施礼拜祭。自此围坐在聚会喝酒;也可风筝,乃至相互之间赛事,开展有关主题活动。女性和小孩子们也要就近原则折些杨柳枝,将撤掉的蒸食贡品用柳枝穿起來。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顶,谓“清明节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即:调整公墓——烧香——上肉——端酒——祭拜——放鞭炮送行……
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不过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