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了出现失温症有多危险 为什么喝酒后会有身体暖和的假象
冬天喝酒以后,千万不要在寒冷的外面度过,不然出现了失温症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那么,喝多了出现失温症有多危险?为什么喝酒后会有身体暖和的假象?下面餐饮美食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众所周知,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系统,在一定外界调节下,能够将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
失温症,简而言之就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失衡,产热低于散热,导致人体热量逐渐丧失,无法维持正常体温的现象。
一般而言,失温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轻度,中度,重度失温。
在第一阶段,人体的热量开始流失,体温开始下降,直至核心温度低至32℃-35℃左右。此时,身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减少散热,加快产热。
因此,为了加速产热,肌肉会不停收缩,出现“寒战”的症状。
为了减少散热,外周的血管也开始收缩,血液主要集中流入核心部分,皮肤逐渐变得苍白。与此同时,气血交换率也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为了调动身体各器官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呼吸和心率相应加快。但是,大脑在维持一段时间兴奋后,发现无法使体温回升,故开始节能减排,呼吸和心跳逐渐减慢,肌肉逐渐僵硬,患者行动变的迟缓。
在第二阶段,随着热量继续流失,核心温度低至28-32℃左右。患者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出现恍惚的状态。
此时,温度感受器已经麻木,无法将温度信号传输给大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错误指挥,外周血管开放,“节能减排”中好不容易储存于核心的能量被分散到皮肤等血管,短时间内让人有“彷佛置身炎热环境”的错误感觉,而实际上带来的是更多热量丧失及核心温度迅速下降的结果。
在第三阶段,人体温度严重降低,核心温度下降至28℃以下。
此时,失温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患者没有意识,呼吸和心率都变得很慢,血压降低,肌肉变得僵硬,心脏出现纤颤,随时面临心脏停跳的危险。
因此,失温症的危险不容小觑。
有研究报道,仅在2000-2019年间,不适宜的室外气温与每年超过500万例额外死亡相关,占到全球总死因的9.43%,其中低温所致的死亡占8.52%,而酒后失温是目前失温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有人也将失温症称为“静悄悄的死神”。
喝酒并不能暖身体,有非常多的人在喝酒之后确实有身体变暖和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假象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1、酒精扩张血管作用。
酒的成分是乙醇和水,而乙醇具有扩血管的作用。当乙醇进入人体体内之后,最先扩张的就是皮肤表面的小血管,导致血液更多地流向皮肤,也就给体表带来了更多的热量,所以会让人有身体变暖和的感觉。
2、酒精麻痹体温调节中枢。
我们都说,喝酒会上头,这是因为酒精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而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也“难逃一麻”。当体温调节中枢被麻痹后,我们身体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能力就下降了。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感觉到外界的温度有多低,也就不觉得很冷,所以才有了身体变暖和了的错觉。
3、喝热的酒
在冬天,很多人喝的是热的酒,而不是凉的酒。喝下热的酒,就像喝热水一样,当然会让人有全身变暖的感觉。
4、喝酒后,身体活动增加。
冬天喝酒都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喝,大家一边聊一边喝。
当酒精开始让人兴奋之后,大家肢体动作和说的话都会变得更多起来,大家热闹地动一动、聊一聊,越来越兴奋,当然就会越来越暖和。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