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暑是什么意思 心理中暑如何预防
夏季除了要警惕身体中暑,也要注意心理中暑,心理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是指气温过高时,人很容易处于烦躁的状态,那么,心理中暑如何预防?下面餐饮美食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心理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是指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体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思维紊乱,往往为一点儿小事就大动肝火。
心理中暑往往发生在夏季和炎热的天气,尤其是热浪日,即连续三天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
心理中暑如果不加以干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什么天气会影响人体健康?
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以及大气电磁场等多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绪的变化,许多季节性疾病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气压越高,血液溶解氧气的能力越大;气压越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气压变化过大过快,超过了某个阈值,就会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的紧张和烦躁。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1、恰当归因。一旦我们把生理反应归因为环境中他人的冒犯行为而非高温时,个体就会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因此如果个体能够清楚地知道温度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时,那么就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反应归因于高温天气,而非外部事件,进而修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好好睡觉。德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夏令时带来的睡眠增加导致自杀的企图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可见良好的睡眠对我们的情绪状态有多么重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会加强我们的心理健康。
3、少饮酒。夏天由于喝酒而导致的冲突事件,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对于减少这类暴力事件,不仅仅需要治安管理的参与,也需要人们提高对饮酒危害的认识,尽可能减少饮酒,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克制的状态,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4、居家办公。在异常高温的天气,如40度以上的热浪日,需要适当安排居家办公,给户外工作的工人安排假期,减少闷热环境通勤时间。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