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时间: 2022-12-04

文 | 浅弋道历史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端午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淀,寓意深远独特、习俗别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阳、天中、重五”等,从这些名称就可以看出,端午绝非是“吃粽子、赛龙舟”那般简单,它在五月初五的讲究颇多。

数年前,苏轼被贬惠州、触景生情,便写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在这首诗中,包含了“沐浴、午叶符、缠五彩线、悬挂菖蒲、”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极深的节日讲究。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结合端午节当日的天气、环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语,这句俗语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关于它的真实含义却鲜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们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么?

一、端午安康

不同于其他节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节日,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满心欢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伤悲。很多人在这天不会说“端午快乐”,而会说“端午安康”,一个“安康”承载了众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众人只希望这天可以安然度过、健康无忧。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普及一下端午节的来历,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报国无门,在一腔忧闷中投江身亡、以死明志,这种爱国情怀感动了很多不愿沦为亡国奴的爱国人士,历朝统治者认为屈原是爱国模范的不二人选,为了纪念屈原、鼓励众人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怀,便将其作为“节日标杆”不断宣传,后期的发展中,端午节不断的被完善,全国各地有了不同的“祭祀”方式,这天在古人心中不仅是“节日”,更多的是“毒日”。

二、五毒月,九毒日,端午为何成为“毒王”?

《黄帝内经》对五月曾这样描述:“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通过参考相关史料我们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换之日,天地气场不正,从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这九日是“最毒”日。那么,五月初五作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称为“五毒之首”并不为过。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既然五月是“毒月”,端午是“毒日”,那“规避毒气”的习俗有依据吗?

古人何等聪明智慧,既然通过观察得知了节气讲究,必定会有解决方式,所以端午这天,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开始“闪亮登场”。像众人熟知的“划龙舟、吃粽子、采艾草、射五毒”等,都在彰显着古人的智慧。

《论衡》曾记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这天出生的婴儿阳气过正、克父克母,视为不祥,很多人在这天会把婴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以此躲避灾难。

《滦州志》曾记载:“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这天是天地交泰之日,邪气过正,不适合夫妻久待,为防止引入邪气、带来祸患,女子会被娘家人接回家中,视为“归宁”。

说到五毒,必然和动物有关,你会想到哪些带毒的爬行动物?

三、五毒

当然了,端午作为“九毒日之首”之首,必定会衍生一些“毒物”,这些毒物令人望而生畏、头皮发麻。很多人喜欢在端午这天“射五毒”以此来驱邪,这五毒并非凡间之物,它们五个个个都是“顶级毒”,接着就来普及一下五毒。

在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封建时期,古人所总结的五毒自然是常见之物,那些稀奇古怪的“毒物”不会经常出现,他们也没机会去见识。即使有人会见识,估计也没机会将其记录其中,毕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故此,古人的五毒都是常见的毒物!

第一:毒蛇。

提到毒蛇,想必很多人会想到“吐着蛇芯、冒着绿光”的眼镜蛇。蛇的种类多种多样,一旦被毒蛇咬伤、不能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之忧。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当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古人上山采药、赶路经商,甚至种菜耕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随时出没”的蛇,没有“急救车、急救药箱”的情况下,人被毒蛇咬伤,想要死里逃生无异于天方夜谭。

五月天气炎热、雨水落多,田间地头常有蛇出没,这些原生态的蛇在没我快防护网没有驱蛇仪器的情况下,“肆意横行、任意而为”,手无寸铁的百姓完全不是蛇的对手。因此,蛇成为了人人畏惧的动物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此可见,蛇对人的影响过于刻骨铭心!无论哪种蛇,对人的伤害都是“终身阴影”。

第二:蟾蜍。

蟾蜍在古文记载中曾是神兽,它带有灵气、具有守护作用,但真实的蟾蜍却是繁殖能力最强的毒物之一。蟾蜍浑身是毒、它的俗名叫做“癞蛤蟆”,癞蛤蟆的毒性有目共睹:一旦被咬中,在古代将会无药可医,就是这个“奇丑无比”的蛤蟆让很多人避而远之。把它列为“五毒”之一也不难理解。

第三:壁虎。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可爱的小壁虎咋就成为了毒物?小壁虎不是能吃蚊子的动物吗?这种思想是现如今的看法,在没有分类分科的封建社会中,小壁虎的“断尾再长”乃是“怪象”。

古人认为:壁虎作为爬行动物,会爬到人的耳朵、嘴巴里,它那条尾巴会断在人体体内导致人耳聋耳鸣,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是无稽之谈,在当时却被人奉为不容置疑的权威说法,他们眼中的小壁虎乃是钻人耳朵的“恶虫”。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第四蜈蚣

蜈蚣“昼伏夜出”,虽然体型小,却毒性极大,这种百脚虫,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这种动物能干掉一头大象,可见其毒性之大。

第五:蝎子。

它被封为“五毒之首”,蝎子的毒性从古至今都有增无减,形容一个人恶毒大多会用“蛇蝎心肠”,蝎子的攻击让人防不胜防。蝎子的起源由来已久,它自存在起就有四亿三千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中都未能淘汰,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程度。

延续至今,蝎子种类多种多样,瘦长的身体几乎遍布毒性,每种蝎子都带有毒性,毒性不分大小,毒性不分体积,其他“四毒”见到蝎子都会绕道而行,可见蝎子的毒烈程度。

五毒毒身,古人以毒攻毒,如何在端午攻下“五毒”?

四、攻 “五毒”

关于“五毒”由来已久,它们的传说也层出不穷,无论哪种毒物,都有一定的毒身效果,古人为了求取安宁,也发明四种攻毒方式。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第一:吃。

难道是吃掉五毒?自然不会杀害它们将其吃掉。古人注重心安,所以,将五毒画作符号放在饼上,称为“五毒饼”,吃掉它寓意为排毒。五毒饼香糯可口,深得男女老少的喜欢。

第二:画。

在端午节当天,大人会用雄黄酒画在儿童额头,称为“画额”,这个画额很有讲究,并非乱画,要在孩子额头中间画个“王”,除了额头中间,手心、脚心都要涂上雄黄酒,一是为了借雄黄辟邪,二是为了用“老虎”镇邪。

第三:挂艾草。

因为艾草不仅可以提神醒脑,也可以驱邪镇邪,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人的挂艾草并非迷信,而是有一定的依据。艾草气味清新,可以驱虫,这些虫子在艾草的熏香下,大多会绕道而行。

第四:跳钟馗。

钟馗面目严肃、气场强大,在古人心中是难以超越的神,民间会通过跳钟馗的舞台剧来驱赶鬼神、规避邪气,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却极能安抚人心。

总的来说,这四种攻毒方式是古人智慧使然,他们在物质及其匮乏的年代想法设法祈求安宁,这是古代条件下的限制。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而“五毒”并非古人杜撰而来,虽然它们诞生于封建背景下,但这五毒大多出现在繁殖旺盛的五月,五月是它们出没频繁的月份,所以,五月是毒月、五虫是毒中皆能对其解释。

除了“九毒日、五毒虫”外,端午还有其他说辞吗?

五、端午的其他说辞

自然是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后世的不断传承中,“毒”不再是简单的虫子,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毒”。

任何时代,华夏儿女都追求精神高雅,所以“吃、喝、嫖、赌、骗”也被称为五毒,这五毒乃是精神境界的“毒”,不被认可、被人耻笑。一旦有人有五毒之一的恶习,那将会贻笑大方、备受排斥,谁都不愿和自甘堕落之人朝夕相处。

小结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从古至今,端午节都是人们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它是一个家族对先人的缅怀,是一个家族对安康的祈求。那些传承下来的传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更是一个朝代的思想映射。

端午到五毒醒是啥意思(五毒月九毒日是哪几天不能性生活)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作为已逝诗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爱国热情,是历朝历代爱国人士的最佳典范,以此为荣、以此为镜,屈原留在世间的不朽之作“离骚”激励着一代代人“吾将上下而求索”。

综上所述,端午由来已久,后世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些封建时期的迷信思想应当被剔除,像所谓的“五毒”不应被沿用,它们会影响孩子们的判断力和识别力,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中,应当以科学为主。

当然了,端午节不仅仅是个节气,更是一种文化沉淀,在端午节,举家团聚吃粽子祈福,是精神的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节日习俗被迅速普及,“九毒日、五毒虫”等说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并非糟粕,应当继承完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