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清代培养高官的摇篮(唐代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时间: 2022-12-04

唐代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清代培养高官的摇篮,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详细信息。

翰林院,成立于唐代,最初的机构很简单,就是有才华的人聚集机构,最初担负起草诏书一些文职工作,类似于现在的秘书,没有什么实权,从宋代开始,慢慢的与科举制度接轨,成为正式官职。到了明清时期,翰林院逐渐成了人才储备机构,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比如:起草诏书、修书编著、皇子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成为“由科举至翰林,有翰林至朝臣”的跳板,以及天下学子“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之所。

能入翰林是所有士子们的梦想,更是一种荣誉。

翰林,在清代走向鼎盛,整个大清时期共产生六千多名翰林,机构相当庞大。由于清代翰林群体居于人才排列的最顶端,平时也有机会接触最高统治者,不仅能入值南书房草拟诏书参与机要;且能在上书房训导皇子,他日皇子一朝继位,翰林便成帝师,光环便会无限扩大,类似有: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乾隆朝大学士杜受田、光绪朝大学士翁同龢等,他们都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举晋级翰林院任职庶吉士、检讨、编修等职,而后成为兼济天下的栋梁之才。

张英: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清代翰林职责:

1、充经筵日讲

每年秋天举行经筵典礼,先由翰林院开列直讲官满、汉各8人。

2、负责御试

清代科举每科殿试后,礼部将进士名册送翰林院,由掌院学士奏请“御试”于保和殿。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嘉庆十三年任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朝授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3、撰写公文

如:祝文、册封文、册诰文、碑文、谕祭文等。

四朝元老——大学士潘世恩书法品鉴

4、稽查官学功课

宗人府的宗学、觉罗学,内务府的咸安宫官学及八旗的官学,都派翰林官稽查教习功课。

5、稽查理藩院档案

理藩院的档案关系重大,须随时整理,例由翰林院派翰林官稽查,以重其事。

6、入值侍班

康熙朝时,定翰林官在上书房侍值。道光朝又定于在圆明园值守。

7、扈从

顺治朝定皇帝巡幸京城内外及王府等处,翰林院例应派员随从。

8、担当科考

每逢各级科举考试,翰林官都会出任主考官、阅卷官。所定人员还不同,如:会试,掌院学士充任正副考官,侍读、侍讲学士以下可充同考官;各省乡试,学士以下、编修、检讨以上都可以充任正副考官。武科会试,侍读、侍讲学士都可以充任正副考官。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即位后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曾两次担任会试主考官,门生遍布天下。

9、考选、教习庶吉士

教习庶吉士,并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中选择学问优异者担任小教习。

翰林与科举的关系

清朝,沿袭明代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制,状元授修撰品级为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品级为正七品;在庶吉士制度上,依旧从二三甲进士当中进行选拔,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成为一种传统,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光绪三年丁丑科殿试状元王仁堪,最终也不过只做了个苏州知府职。(上图状元书法)

大清翰林院制度的完善,使家族式翰林无论从层次还是规模,都比以前任何朝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出现了大量“翰林世家”。清代最盛之翰林世家乃六世翰林之安徽桐城张氏。自康熙朝张英开始,到其子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一代成为顶峰,至来孙聪贤,共6代12人得入翰林,且代无间断,诚为空前绝后之盛事。从时间方面考察,以张英之康熙六年(1667年)中进士入翰林授庶吉士开始,至聪贤之嘉庆十年(1805年)入翰林止,该家族绵延于翰林近140年,足见其家风崇文重教之盛。此外,五世、四世、三世、两世翰林之家更多,成为士林一道特殊风景。

“进士九出,翰林六鸣”的陈廷敬家族,其顺治十五年进士出身,授庶吉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清朝翰林院,行政长官为掌院学士,满汉各设置一人,品级为从二品,和地方巡抚级别差不多,掌院学士无文学撰述之责,是侍读学士以下诸官的长官,品级及职责分别如下:

1、侍读学士:从四品(光绪年间由从四升为正四),其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

2、侍讲学士:从四品,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3、侍读:正五品或从五品,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4、侍讲:正五品或从五品,掌典领奏章,勘对公文。

5、修撰:正六品或从六品,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主要工作掌修国史。

6、编修:正七品,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负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

7、检讨:从七品,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负责工作是掌修国史。

年羹尧,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与张廷玉同年),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后官至川陕总督、钦命抚远大将军,授一等公,成为文武双全、儒将风采的典型代表。

8、庶吉士:品级应该在七品开外,它是通过在科举考试中进士的学子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一般任期为三年,下一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喻为“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留馆任翰林院检讨,最后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在历朝历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它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历届科举考试均由翰林官主持,因此形成座师制度,文脉与人脉相互交织,使翰林影响延伸至各个领域。翰林在知识界享有的崇高声望,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使他们在官场生涯中互相扶持,甚至形成朋党,而另一个方面,它也有利于封建统治者进行专制统治,笼络士子之心,总体来说,各有利弊,各有所需吧。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