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山丹县特产-张掖肉牛

时间: 2024-04-15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40415122337
山丹县特产-张掖肉牛

张掖肉牛是主产于甘肃张掖市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等县区的肉牛品种。主要包括两个类群,一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域内放养的肃南牦牛,二是河西走廊南北山麓和川区养殖的良种肉牛。主要类 群是从1970年开始引进的西门达尔牛于本地肉牛杂交后形成的具有张掖特性的、稳定和独特的张掖肉牛良种。主要包括活牛和牛肉两种。

张掖地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上游、青藏高原与蒙新高原的交汇地带和河西走廊中部,南据祁连山,北据巴丹吉林沙漠和合黎山,中部平畴沃野、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戈壁沙漠纵横交错,为动物防疫创造了天然屏障和隔离带,并且处于北纬38度以北和人口密集区向稀疏区过渡地带以及世界玉米肉(奶)牛带的中心位置。境内地势高亢,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繁衍生存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良好,具备生产优质畜产品的自然条件,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想区域。 [1]张掖不仅有草原3800万亩,而且自1996年开始,玉米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生产秸秆300万吨以上。张玉米秸秆就能满足100万头牛的饲草,这在全国也是唯一集中的草资源。

形态特征

张掖肉牛生长的区域具备水草丰富、疫病隔绝、祁连山雪水牧草无公害无污染、气候凉爽干燥适宜牛生长等天然地理优势;肉牛活体壮硕、生长期短、成活率高、紫外线天然消毒疫病少;屠宰肉牛所获净肉率高,肉质细腻厚实、味道鲜美,无腥膻异味,食安检测药残和农残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主要检测项目为零。

发展模式

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发展模式。在该模式带动下,肉牛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基础母牛群达32万头。著名畜牧学家、中国工程院张子仪院士评价说:张掖肉牛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内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先河。

政策扶持。伴随着 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张掖市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从信贷资金、基础母牛保护、幼犊繁育、疫病防控、养殖大户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建青贮氨化窖、建立人工授精点、鼓励工商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无偿划拨养牛企业和养牛大户养殖用地、免征土地占用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能人大户、工商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对能繁母牛进行拉网式普查,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基础母牛保护与发展。通过贴息贷款、免除冻配费用、推行订单生产等方式,引导农户发展母牛生产;采取不准屠宰户宰杀母牛、不准市场交易母牛、禁止贩销外调母牛等措施,坚决遏止基础母牛外调流失,全市基础母牛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为肉牛养殖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并坚持引种与改良相结合,争取省上补贴,市上配套资金,依托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精心开展德系西门塔尔、红安格斯肉牛冻精杂交改良、奶牛性控冻精等试验项目,制定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样品采集、指标化验等工作,着力推进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养殖技术

张掖肉牛养殖特点是以养殖基地为主,农户养殖为辅。一般来说,在农户养殖过程中,主要是把小牛养到300-400公斤大小,这一阶段叫做吊架子,然后再由养殖基地进行收购,经过3-4个月统一饲养后,出售给肉牛加工企业,这3-4个月的养殖期叫育肥。无论是农户的吊架子,还是养殖场的育肥期,都需要有经验的老手选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育肥,才能实现肉牛在养殖阶段的较高收益。

整个肉牛加工环节分为屠宰、排酸、分割、包装四个环节。

发展历史

张掖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张掖放养牛羊的畜牧业传统和牛肉等产品的特殊品质上溯于先秦两汉,并延续传承至今。 [2]自1970年开始,张掖市引进西门塔尔张掖市在肉牛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肉牛品种改良,先后建立了216个黄牛冷配改良(站)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由财政支持每年引进优质肉牛冻精20万支,改良母牛10万头以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良牛已占到了存栏牛的85%以上。在品种改良的技术路线上,坚持以西门塔尔为主推品种,坚持采用级进杂交模式,不断开展选种选配和群体选育,巩固和提高了西门塔尔良种种群优势。至2012年,西门塔尔杂交母牛已占存栏母牛的95%以上,形成了以西门塔尔高代杂交改良后代为主体的基础母牛群体,群体遗传品质优秀,生产性能突出。

上世纪末,随着张掖市推行国务院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政策,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终结了牛耕的历史,另一方面张掖形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年制种玉米所产生的秸秆可满足100万头肉牛的饲草,在此相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作用下,张掖市川区养殖的黄牛改良肉牛品种和肃南牦牛两个类群迅速转入肉用消费品市场,统一形成张掖肉牛产业和品牌。2008年市委市政府顺势利导,制定和实施张掖百万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张掖肉牛品牌的固有地理特征和优势所赋予张掖肉牛产品的食品安全竞争力和消费吸引力。

2012年,张掖市继续把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作为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强基础、扩总量、保安全、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强力推进,初步形成了养殖小区化、小区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肉牛饲养量达到100.3万头,肉牛出栏26.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达到38.5万头,牛肉产量达到4.3万吨,牛奶产量达到6.9万吨。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