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特产-会理绿陶
会理县特产-会理绿陶
会理绿陶是四川著名产品。因采用孔雀绿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川陶中独具一格。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美术学院协助下,发展了多种花釉,如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产品由原来的十多种增加到二百多种,产品中有:富有民族风格的龙凤酒具,小巧玲珑的变形动物,造型各异的花瓶、花插、壁挂、台灯、茶具、笔洗等。
会理绿陶主要的原材料为白泥陶土,以特殊工艺制作,釉色用天然孔雀石碾制成浆再加谷糠灰浆、坯浆制成。经验丰富的釉工配制出的绿釉,烧成后碧绿、晶莹,极为光亮。在各种温度下,可出现墨绿、碧绿以及别称青菜绿等不同色调。因其色呈绿色,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绿陶。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告会理绿陶获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这标志着会理绿陶有了一张标志,其特定人文技艺和自然资源价值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对推动会理绿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陶品简介
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瓷。会理制陶业历史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陶器。会理制陶始于唐盛于明。因为是用孔雀石配方烧制而成绿釉陶,故有会理绿陶美誉,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绿陶。
据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的绿釉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历经数百年在民间兴盛不衰,至今,仍有民间人士传承祖辈工艺手工制作绿陶。因其釉色意境,会理绿陶深受各界赞扬和珍爱,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一件绿陶产品的诞生,首先要选用会理当地的天然泥巴晒干,加水成泥,然后加入白砂石、粘土,再加水拌匀制成浆,干燥后而得坯泥。坯泥就可用来制作各种造型,如茶杯、陶罐、酒具等。 [2]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釉。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将矿石粉碎制成浆,经过淘洗,和入不同颜色的矿石浆水,就制成不同颜色的釉。老韩说:绿陶以釉色取胜,我研制的釉色如今有近千种,可烧制出翠绿、铁红、碧绿、土黄、粉蓝、雨点等四十余种釉色。
经过修坯、脱坯,就可把釉上到坯上,完后入窑烧制。老韩说:绿陶都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老韩家有11个土窑,都是仿制古代的窑建成,由于他的父亲、师傅、师祖等都是以制陶为业,老韩也因此掌握了精湛娴熟的工艺。每一窑都采用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经过50小时的烧制,即可出炉。出炉后的产品主色为绿、红、黄、黑。
会理绿陶特殊的工艺是用陶的原材料(即高温粘土)制作,用瓷的工艺(即达1200度以上的高温)成型烧造。一般陶都是低温烧制,高温下会熔融。而会理绿陶却是高温烧制,达1260度以上,像烧瓷一样的温度。它与瓷不同是作胎原材料不同:瓷是瓷土,而它是陶土。这就是会理绿陶的又一特殊之处。会理绿陶都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是致密烧结,所以它的总气孔率和吸水率与瓷器一样都非常低,声音清脆,属精陶。而且高温釉不含铅,无毒无害、耐高温、耐酸碱,所以人们对会理绿陶又引申了一层绿色环保之意,绿陶的绿就有了双重意思。
工艺特色
会理的陶瓷业能逾数百年而兴盛不衰,溯其根源在于本地丰富的原材料和独特的釉色原料,还有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工艺。会理陶瓷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高温粘土、高岭土、金、银、铜、镍等有色矿产釉料和木材、燃煤等。会理的陶釉采用一次上釉高温(1300℃左右)烧制,形成了主色绿、红、黄的高温三彩。从历代墓葬出土的陶瓷器物和窑址挖掘的陶瓷残片来看,会理陶艺从早期的碗、罐、杯、盘、盆、缸等日常生活用品 [7]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钵、壶、瓶、盂、人物、鸟兽等工艺品。从单纯使用土子(二氧化锰)绘制三方纹或二方连续带图案,到使用孔雀石(铜矿石)、明珠料、青花料为釉料,烧制绿釉、青花器皿,再发展到后来创造性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烧制出翠绿、碧绿、粉蓝、铁红、黑金沙、雨点、冰花、土黄、板栗等四十余种釉色,仿古件、飞禽走兽、人物花鸟等三百七十多种美术陶瓷产品。其日常陶瓷用品古朴简洁,结实耐用,价廉物美;而制作的人物花鸟、瓶、鼎、尊等工艺品因釉色晶莹光洁,立意浑厚古雅,色泽凝重斑斓,造型优美大方而深受群众喜爱。
工艺流程
一、制泥
会理陶的胎料主要产于距城区约15公里的原会理美术陶厂的后山――白泥山,山上有原生粘土和二次沉积泥,泥料的配制十分灵活,一般按陶器造型的需要选择以粘土或二次沉积泥为主料,也可将二者混合作为主料,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泡沙石,助溶剂等配料,再经过洗选、粉碎、过筛、清洗、沉降、压液、练泥、陈腐。会理泥料的可塑性很大,在成型时需根据器型大小选择粗或精细泥料。
二、制坯
会理陶的坯体主要是通过拉坯成型或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的传统会理陶使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慢速轮制工具。会理常年多风,气候干燥且日照时间长,使得注浆成型的效率非常高。当地陶厂和一些陶艺作坊都存有数以万计的石膏模子。在制坯时要充分考虑到坯子阴干和烧制后的收缩比,根据不同器型大小需要和泥料的软硬程度适当进行放尺。除了拉坯成型和注浆成型,还可以通过手工捏制法,盘筑法,打泥片,印坯等方式制坯。
三、修坯
为了使会理陶的表面更加光洁、细腻,便于施釉,需要对其进行修坯。成形后的会理陶坯必须进行干燥,当坯体有一定的强度时,即当地人称为牛皮坯(坯子的颜色呈现为牛皮纸般的暗黄色),即可开始修坯。
四、施釉
会理陶施釉之前必须清洁坯体后才可上釉。会理陶常用的施釉方法有浸釉,喷釉,浇釉,刷釉、荡釉等,有时打破常规的施釉方法会得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会理陶的釉色多以乳浊釉为主,釉浆的覆盖力很强。在施釉之前要充分了解各种釉色的特点,注意釉色的收缩率和流动性。
五、烧制
经过成形,干燥,修坯,施釉后的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才为成品。早期会理陶是在依山势而建的阶梯龙窑中烧制,烧窑所用燃料是当地的木柴、松柴等,窑具种类主要有间隔器(支钉,当地人称为抱母鸡籽)、匣钵等。会理美术陶厂于1977年引进推板窑,批量生产工艺陶,但烧制费工费料,且成品率也不高,所以通常使用电窑或气窑。会理陶的烧成温度在1200~1270℃左右,烧制的温度根据各种釉色的需要而变化,烧制的时间在8~10个小时。由于当地优质而稳定的胎料、釉料及当地陶工的高超技艺,会理陶得以在氧化气氛中一次性高温烧成。成品的收缩率大概在20%。 [9]
艺术特点
会理陶属于民窑生产,生产工艺不受任何束缚,工匠艺人均来自民间,生产随心所欲,产品多为满足大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些产品不免粗糙,但有一股沉稳、古拙的气息。会理陶的产品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得以畅销云南、四川的很多地区。
会理陶采用高温无铅釉彩烧制,釉层玻化,坯体瓷化,属于日本等国称为炻器的范围。会理陶的最大特色是其釉料以会理当地的天然矿石为主要发色原料,釉色烧成稳定,光洁度高,釉面效果浑厚素雅,自然纯朴。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釉料的配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会理陶的釉色自宋末元初发展到已有几百个种类,上千种釉面效果。按色彩来分可归纳出八个釉系,分别是绿釉系、红釉系、黑釉系、金沙釉系、乳白釉系、黄釉系、花釉系、结晶釉系。
所获荣誉
很多人一提到会理,那朗朗上口的便是会理石榴,殊不知会理的绿陶也是会理又一张响亮的绿色名片。中国唯一绿陶这是央视《走遍中国》对会理绿陶作出的高度评价。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就对会理绿陶情有独钟,称之为国内少见的陶瓷品种!。
1965年,会理绿陶在广州中国对外贸易展览会上引起轰动;
1980年,参加美国展销,曾作赠品送外国专家作纪念,被视为珍品收藏。
1980年,省工艺美术公司带有会理绿陶工艺品千余件赴美国费城展销,开展几天后全部售完。
1982年,会理绿陶工艺品获省旅游产品优质奖,同年,还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产品优质奖;
1984年,获国家轻工部和四川省政府优质奖;
2009年,会理绿釉陶瓷(即会理绿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目录。
2014年,四川省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2015年,四川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经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父子多年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我国宋、元、明、清各代失传的名贵釉种有:梅子青、石榴红、天目釉、天青釉、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紫金砂、窑变山彩等八大釉系。
2015年1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下发了《关于征集文化产业项目的通知》,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化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各地的认真组织和积极推荐下,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确定了66个项目为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4个项目为2015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26个项目为2015年度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2015年4月17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公布了2015年特色文化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名单,四川全省有7个项目入选,其中,《凉山民族特色绿陶旅游纪念品开发应用》入选2015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
2016年5月,四川省社科联下发了《关于开展申报2016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申报,依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和相关文件要求,我们根据各地申报社科普及基地的材料,对他们进行初评、实地考察,再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最终依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党组共同研究认定:凉山州会理县社科联、会理绿陶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名称:会理绿陶艺术文化普及基地)等10家单位为我省第六批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会理绿陶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会理旅游文化的精品代表。根据文化部相关文件精神,会理将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促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绿陶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会理绿陶工艺的保护传承,加快形成地方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