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武都区特产-武都红芪

时间: 2024-03-20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40320105617
武都区特产-武都红芪

武都红芪,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红芪是黄芪的一种,为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又名红兰芪,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产量较大,最早种于武都光明乡。武都红芪产区位于海拔17002000米之间红土地带,因其具有花斑、皮色红润、粉质充足等特点,质量大大优于膜荚黄芪、内蒙黄芪、金翼黄芪等,成为当地传统特产,是中国的独特品种。武都红芪身长条直,质地密实,粉性足,甜度高。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水托疮的功效。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武都红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在感官

武都红芪根呈长圆柱形,少分枝(成品无分枝),头粗尾细,长2550厘米,头直径0.84厘米;表皮棕红色,有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皮孔横向略凸起,呈浅黄色;搓条时栓皮层易脱落,剥落处呈淡黄色,搓条后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横断面纤维性,并呈粉性,横切面皮部呈黄白色,髓部呈淡黄色,形成层呈淡黄色环,有细致的放射状纹理;味甘,具特异香味。药用价值高。

内在品质

武都红芪富含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历史渊源

红芪在中药应用史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红芪。

明代,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出黑水宕昌者,色白,新者亦甘而温补。《阶州志》云:白龙江,自阶州以下谓之黑水,可见武都是甘肃省红芪最早的产地。

《甘肃省志》记载,武都红芪家种始于1956年,面积达3万亩以上。根据记载,800年前,红芪就畅销全国各地,每年晋商聚集在文县碧口,收购从武都骡马运来的红芪,再从水路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山西晋商从我区引种种植,因产地环境因素,所产的红芪质量性状发生了部分变异,药用效果和有效成分不及我区生长的,为了区分,称山西引种种植的红芪为晋芪。

20世纪80年代初,武都红芪达到了高峰时期。

1985年,武都红芪在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国家外贸部颁发的《出口商品荣誉证书》。

生产情况

2009年,武都红芪种植面积1.02万公顷,年产量3250吨。

2011年,武都区中药材种植面积19.8万亩,其中红芪种植面积8万多亩。

2015年,武都红芪采挖面积4.2万亩,产量1092万千克。

产品荣誉

2007年,亮陞牌红芪在第十届杨凌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

2010年,武都红芪通过了甘肃省农牧厅无公害认证。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武都红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该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武都红芪的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注册标识)。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瓜州西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

(5)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使用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7)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红芪与黄芪异同

红芪与黄芪同科异属。

红芪早期《中国药典》收载于黄芪项下,红芪的抗氧化作用与黄芪相似,但免疫调节及补中益气作用强于黄芪。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