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易养生智慧,周易是什么

时间: 2024-03-15 本站作者

Q1:中国华佗健康养生研究 所与寿比金养生馆出品的两仪生冲剂好吗

楼梯风水
在传统的建筑型制里,譬如干阑式建筑、吊脚楼等,楼梯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现代的住宅由于多是平面的结构,楼梯经常只是作为一种公共的设施,所以不少人对它的作用并不重视,但是随着复式、跃式、别墅、TownHouse等结构住宅的流行,家居多个层面的空间分隔就要靠楼梯来衔接。这时候,楼梯就被纳入住宅的内部空间,它的方位、形状从此就对住宅的内部布局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楼梯的位置
有人认为楼梯和房间不同,只是发挥通道的功能。其实,楼梯既是家中接气与送气的所在,也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倘若弄错设置方位,就会给家中带来损害。
楼梯的理想位置是靠墙而立。当楼梯迎大门而立时,为了避免楼上的人气与财气在开门时会冲门而出,可在梯级于大门对面之处,放一面凸镜,以把气能反射回屋内。设置楼梯时绝对要避免的主位是房屋的中心,在住宅的中央穿过的楼梯等于把家一分为二,这会带来导致家中多口角,夫妻不和甚至离散,在风水中是很不利的。家居楼梯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螺旋梯,一种是斜梯,一种是半途有转弯平台的楼梯。相对于斜梯和半途有转弯平台的楼梯来说,楼梯的第一个台阶位置在房屋中心还无碍,如果到达楼梯尽头的平台是房屋中心,就是大凶的格局。
楼梯底下可以摆放植物,或者做储物柜,但不宜作餐厅、厨房、卧室等。 楼梯的形状
楼梯是快速移气的管道,能让气能自家里的一层往另一层移动,当人们在梯级上上下下,便会搅动气能,促使其沿楼梯快速地移动。为了在家居中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气流必须回旋而忌直冲,因此,楼梯的坡度越陡,风水上的负面效果越强,所以楼梯的坡度应以缓和较好,在形状上,以螺旋梯和半途有转弯平台的楼梯为首选,另外要注意的是最好用接气与送气较缓的木制的梯级,少用石材与金属制成的梯级。
复式内部有楼梯好吗?
解:复式内部的楼梯不要正对下层之大门口,否则财运差,内部财务要有麻烦,亦不要在白虎位(大门为参照),五黄位有楼梯不吉。可放青虎一只在青龙位或金钱剑化解。

Q2:《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未必缺什么补什么。应以八字喜用起名,起名知识百度可以搜到的。

Q3:如何破解《易经》中的健康密码?

《易经》的八卦理论中蕴含这很多的医疗养生道理,千百年来,各个朝代的名医都用这一套理论来治病救人取得很大成就。《易经》中的阴阳理论由于将人体的阴阳和周围环境的阴阳结合,将阴阳之气平衡作为养生最高境界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有这么一个故事:贞观年中,定州鼓城县人魏全,他家很富有,上有一个老娘,这个魏全也很孝顺,一天老娘忽忽然就不明不白失明了。魏全很孝顺啊,也很着急,就去向一个叫王子贞的《周易》专家求助,说:哥们!帮忙算算,我老娘的病该怎样医治好?子贞就取来《周易》算了一卦,说:“到明年有人从东方来,身穿青衣的,在三月一日那天你要注意看好了,让他给你娘治病,‘疗必愈’。”魏全就等到时候到了,就在路上等,看见一个人穿青绸衫,就邀请他来家,并且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饮食。说:俺老娘眼瞎了,你会治病吗,给娘治治?那人说:“我不知道怎样治病啊,我就会给人家制作耕地用的犁子,为你做个犁子好不好?”就持斧绕着房子找犁子辕,忽然见一颗桑树的曲干枝在井上,遂用斧头斫下。神了,魏全的母亲两眼“焕然见物”,病好了。

这个故事和咱们的《易经》有点关系,但这只是一个传奇故事而已,本身并不代表我们认同这个实事,算是个引子吧。你可能会说:是。当作也好,半信半疑也好,我们在这里只是用这个小故事当一个敲门砖,引出我们《易经》中与健康的关系。

我们说周易很神奇,其实在古代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在《易经》衍生出的预测体系之中,用预测来推测治病的方法,古来有之,现在的一些造诣比较深的老中医有时也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辅助治疗。当然,《易经》预测疾病到底科学根据在哪里,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是根据一些医案,可以看出它有时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易经》中隐藏了多少有关健康的秘密呢?主要来说有下面几点: 养生重在养气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出现问题首先出现在呼吸系统。《易经》中有非常著名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天地之间充满了氤氲的气,这些气产生了万物。可见气是生命的根本。后来的道家对它进行了发挥,看那些道士,大多都是穿一身八卦衣,就是这个道理。

紧接着又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两性的精气配合起来,万物就产生了。精微物质结合就产生了生命,这个精微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气。

那么什么是气呢?气其实就是宇宙中的精微,无色无质,可不是我们所呼吸的大气、空气。很多人说养生重在养气,我们养气,需要从呼吸下手,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可见,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医将《易经》中的气演化为三层含义:空气,就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水谷气,就是我们吃的东西化成的精微物质,我们现代人讲养生,可以通过排毒,可以通过调理气息,古代道家有“食气功”的养生方法,就是吞咽这个气,相当于吸收日月精华;元气,就是先天父母给的气,是一种遗传物质,有点DNA的意味,但是绝对不是DNA,这种气是生命的根本,我们看武侠小说,两个高手打架,一个被伤了元气,命在旦夕,就是指这种气。

到底怎样用气来养生呢?《易经》上告诉了我们,无极生太极,就是虚空生万物,当你心中静到极点,则“真气”就生了,但是要配合呼吸。《易经》有个卦叫乾卦,乾卦代表阳气。潜、见、惕、跃、飞、亢是乾卦的六个爻。这六个爻表示了乾卦通过气的潜伏,发展到顶点,然后收回来又潜伏下来。这个阳气发展盛衰、潜藏、变化规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阳气要善于潜藏 ,也要善于用;过度的用气,不停的消耗气,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易经》告诉我们如何掌握这个气,何时大用,何时小用。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成它是生命科学,但是绝对不是。

太极生命钟

说到《易经》,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太极图,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最高秘密都在这张图上。它代表了阴阳对立,辩证统一的高深养生智慧。《易经》上说:“一阴一阳叫做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最高规律。西方说谁创造了天地呢?是神。《易经》上说是“道”,是道创造了天地万物,是世界的根本。道是根本的规律,最高的规律,即“一阴”和“一阳”。《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太极图的黑色部分代表阴,白色部分代表阳。总共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变化: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换。因为阴阳有这么多关系,所以说,在中医辩证施治的时候,常常会有同样的一种病,有不同的医法;不同的病也可能会采取同样一种治法,这就是个根据,是个根本。由此,人体不同的部位、组织,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动,都可划分为阴阳两类,例如:背为阳、腹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靜为阴;力与精神为阳,体液和温度为阴。按照同样的道理,身体每一经络系统都分阴阳,不同的病症类型亦可按阴阳划分。阴阳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转化。五脏六腑也分阴阳,怎样一个分法呢?实心的属阳,比如心脏,空心的属阴,比如胃膀胱。有人说,那心脏不是实心啊,但是主要是实体就行了。

阴阳失衡可导致疾病,而营养均衡,能治疗多种疾病。心病可以导致身病,身病又可以引起心态失衡,导致心病,造成恶性循环,现代“富贵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则是身心疾病的综合。通过调整心态,吸取中草药的各种有效成分,均衡人体营养,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人体就能战胜顽疾而恢复健康。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细微的要断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另外,中医上讲的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是“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你会问啥叫“八纲”?“八纲”就是中医辩证施治的八个主要的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像守护南天门的四大金刚,中医的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这八个字。懂了这八个字,中医你就学完了一大半了。

易经的太极图告诉了我们养生的最高的奥秘:阴阳。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说:“阴阳平衡,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当然原话不是这样说的,我们给它翻译了一下。再进一步言说,就是一个字:中。阴阳平衡则处于健康状态,阴阳失衡则处于病态或者亚健康,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阴阳平衡,包括心态平衡。人们必须控制过与不足,使一切“顺其自然”,更不能违反养生规律,透支健康而刻意追求成功,凡事别太执着。阴阳平衡,则正气充盈,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强,外邪不侵。不论环境有多恶劣,也不论遭受何种挫折,都能保持健康;反之,人体由于阴阳失衡,就极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患各种疾病而失去健康。

周易上还有一卦“大过”,就是说不能太过头,因为是阴阳对立,过犹不及,阳盛而阴衰,阴盛而阳衰。但是也不能不足,因为阴阳互根,孤阳不生,孤阴不立,太极图中白色的里边有一个黑色的小圆圈,黑色的里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圈,就是告诉我们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我们治病来说,比如治阴虚的药,要补阴,但是药里面往往要加一点阳性的药,因为阴中有阳啊,这样要的疗效才会发挥的更加充分。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常见的阴阳失衡的病理表征: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天人合一

古代说“天人一物”,就是说天地人是同一个体系,同一个根源;又说“内外一理”,就是人的内部和外部是一个道理,甚至心物一元,就是说心理和物质世界可以互相影响,一体同元。这些道理,都起源于易经,易经的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运行规律跟人身体的规律是一回事,天地之气与人体内的气运行规律是一样的。《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合称为“三才”。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典型思想。

据研究:人体血液成份近似海水,人的心跳与呼吸频率4︰1;与声音在水中传导是空气的四倍相一致;强磁场条件下易发生子痫;日蚀时易患冠心病、溃疡病;太阳黑子活动,耀斑大活动时易发生心律不齐;慧星接近地球时易发生大流行;天王星与冥王星或海王星不谐调时,人吃食物易发生中毒;冥王星与放射性事故同步;海水长潮时老人易发生急性死亡,落潮时老人易发生慢性死亡;甚至人每天呼吸25290次(18次/分钟)恰好与太阳二分点需要25290年走完一圈黄道带相一致;每年春分惊蛰前后天气突变反常时,人为事故灾祸也随之增多;寒冷,潮湿天气易发生关节疼痛,气压低易发生冠心病;夜晚睡眠血压常小于白天;人体脏腑内分泌、经络、气血活动常在节气当日有变化等等。

中医认为“天地合气,命曰人”。就是说天地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人类。既然如此,人的养生当然也不能离开天地了。它告诉我们,养生要顺应天地,本质上就是说人必须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身体才能健康,那么,怎么样来顺应天地呢?当中有些什么奥秘呢?其中一个就是阴阳运行的规律,就是阴阳变化的规律,在一天当中、一年当中,阴阳的变化,都追究一个规律“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也就是阴阳不停地在变化的规律。我们养生就要顺应这个规律来进行。

更深一点来讲,就说到了心理,心物一元,比如现代人热衷的瑜伽,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才会健康。怎样做到天人合一呢?道家有道家的方法,佛家有佛家的方法,不一而足,它们讲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天人既然合一了,就没有我了,没有了我也就没有天地了,真正达到了虚静的境界,达到养生的目的。中医一向,崇尚法天地,恬淡虚无的养心法,虽然说法不同,但是都是在说两个字:虚静。

八卦、五行、养生之间的关系

易经上说:太极生出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八卦的来源。“生”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变化,《易经》的“易”字就有变易的意思,《易经》就是讲的变化的学问。

什么是太极呢?太从字面来讲就是“终极”,什么的终极呢?就是万物的“终极”,万物的根本啊,我们就给它个名字就叫做“太极”,西方基督教说神造了万物,那么他们的“太极”就是神,老子说,万物由“道”产生,那么“道”就相当于“太极”。佛家说,是佛祖产生了一切,那么佛祖就是佛家的“太极”,有人老爱误解,说佛祖是个人吗?佛祖不是人,是产生世界一切事物本体的代名词,这个不要搞错了。比如说,你的身体什么病也没有,这个状态就相当于“太极”,但是正是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的状态却能产生各种病。

你会问,两仪是什么东西,两仪就是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产生的现象。什么是“仪”呢,你可以理解为“仪表”,就是两种现象。就像人一样,开始是精子卵子,然后是一个受精卵,而后分化为两个细胞,最后成人。你身体本来好好的,因为作用产生了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两种对立的现象,当失去平衡的时候,你就有了生病的麻烦了。阳和阴叫做两仪,阳仪符号为“”,阴仪符号为“”。

两仪的的阴阳中,阳中含阴,阴中含阳,又变化了。又产生了四种现象,叫做四象称为少阴、太阳为阳,少阳、太阴为阴。。用符号来表示: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四象也代表四季:冬、夏至阴至阳,分别用太阴、太阳表示;春,一阳自下而生,为少阴;秋,一阴自下而生,为少阳。

比如你的病开始是阳盛的病,后来发展成阳盛损阴,阴也亏了,阴病阳病都出来了,就是这个道理。四象又开始相互叠加,和合,产生了八种结果,叫八卦,起名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卦出来了,病也就多了。文王的八卦,我们常称为后天八卦,有自己的排列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养生学中还将八卦配以体内八个脏器,两两相对成八组,称内外八卦。从位置看,乾南居上,为头,坤北居下,为腹。从属性看,头、胆,心、肺为阳脏,其中头为纯阳,当配乾卦,其余之部位分别为巽,离、兑卦;腹、膀胱、肾、肝为阴脏,其中腹为纯阴(胸腹较背部为阴,腹较胸又为阴,故腹为纯阴),腹当配坤卦,其余之脏分别配艮、坎、震卦。

在中医中,还将五行和八卦配合在一块,八卦以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艮为风,巽为风,兑为泽的内涵,和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配合。

东方属震,五行属木

东南方属巽,五行属木

北方属坎,五行属水

南方属离,五行属火

东北方属艮,五行属水

西南方属坤,五行属土

西方属兑,五行属金

西北方属乾,五行属金

可以说八卦蕴含了五行,是以后阴阳、五行、八纲辩证的依据。

  《易经》中说乾为首,首就是头,在前文讲述人体体质的时候我们已经阐述过乾卦和头部的关系。又说“生生之谓易”,就是说我们要想健康,需要运动,关键就在于要用脑,延缓脑衰的原则仍然是“用进废退”。另外据文献记载大脑的发育也与寿命相关,即脑部发育与寿命成正比,哺乳动物中人的脑最发达,寿命也最长,说明脑与寿命确实相关。据此我们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据研究,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开始生头。人体以头为诸阳之首,为乾,故乾为一。次则生肺,肺属金,和兑相应,故兑为二。接着生心脏,心脏属火,以离对应,故离为三。接着生肝,肝属木,以震对应,故震为四。然后生胆,胆亦属木,以巽对应,故巽为五。再后生肾,肾属水,以坎对应,故坎为六。再后生肠胃,肠胃属土,以艮对应,故艮为七。最后生肌肉皮肤,肌肉皮肤属土,以坤对应,故坤为八,是整个后天八卦图的顺序。

关于八卦养生的学问比较复杂,有些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中医理论里面把八卦学说,蕴含到别的体系之中,专门列出来讲解的并不多,有些运用八卦养生的人,往往把它和预测联系到一块,难免画人画鬼,莫测两端。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遵循一般的规律,针对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需要进行养生。

Q4:有谁能用混沌理论解释中医的科学性?

人是协调统一的,集体的每个脏器构成了人体,就像许多不同的零件组合在一块具有相应功能一样。科学很局限,往往无法解决的问题都说成是假的,就像鬼!你看一下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呵呵

Q5:《周易》讲的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远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的《连山》和《归藏》据说已经失传了,我们讲的《易经》,通常指的都是《周易》。

《周易》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经文,即: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象征阴阳。《上经》三十卦,象征阳;《下经》三十四卦,象征阴。一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二是传文,是对经文的解释,称为《十翼》,即:《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等丰富的知识,古人最初是用它来预测国家大事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从中汲取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易学文化。现代的计算机二进位制,就是德国科学家根据周易的阴阳理论而发明的。

什么是“易”,《周易正义》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叠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简单的说,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指的是天地万物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律,变易指的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不易指的是天地万物各自定位而不能变更的规律,三者其实阐述的都是天地万物演变的规律。《周易》就是讲述天地万物演变规律的哲学书籍。

Q6:周易是什么东西?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