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公旦的儿子有哪些,周公旦爱惜人才的典故

时间: 2024-01-07 本站作者

Q1:周公的儿子叫什么?

周公是周文王,他儿子自然是武王姬发
求采纳

Q2:周公是谁的儿子

如来

Q3: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旦排第几?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

Q4:周公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是谁

这是因为你关心自己的儿子,他小时候的样子还记忆犹新,不要常把梦境挂在自己心上,这样会提心吊胆,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有机会有能力了,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会快乐平安的!

Q5:周文王的儿子是谁

他有100个儿子

Q6:周文王长子为什么称为姬伯邑考?周公旦为什么不叫周叔旦?

伯邑考和周公旦,是兄弟关系。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文王的十个儿子在史记上有记载,分别是:

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冄季载。冄季载最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字拆开:女、生,指血统。为了避免同姓通婚,女子名前冠以姓。

而男子的名前没有“姓”。如果这个人做官,前面就是官职名称;有爵位,就冠以爵位名或封地名;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只能把自己的籍贯、住址、职业放在名字前面。

这些官职、爵位、籍贯、住址、职业名称,就演变为 “氏”。

比如,秦始皇当时被称作秦王政(冠以官爵),赵政(冠以籍贯)。但在当时从来没有被称过“嬴政”。

周文王几个儿子名字前面所加的“姬”姓,在当时是不存在的,都是后人加的。所以,伯邑考就是他的全名,并不带姓。这个确定下来之后,再看“伯邑考”是怎么来的。

古代取名,按照兄弟排行,长兄称“伯”,次兄为“仲”,接下来的都称“叔”,最小的称“季”。

所以,伯邑考的“伯”字,代表了兄弟中的排行。因为他是长兄。


最后是“邑考”的来历,要参考其他兄弟的名字。除了武王发、周公旦和冄季载,其他兄弟分别是: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

这里有个规律就是,前面第一个字是封地,中间的“叔”字是兄弟排行,最后的字才是自己的名字。例如,管(封地)叔(排行)鲜(本名)。

伯邑考去世前,没有得到封地,所以作为排行称谓的“伯”自然排到最前面。作为本名的“邑考”也随之顺延。

与其命名最接近的是“曹叔振铎”。如果当时这个兄弟也是去世前没有得到“曹”这块封地,那么他的名字很可能就叫做“叔振铎”。

但以此类推,为什么明明应该被称作“周公叔旦”的姬旦,不叫周叔旦,或者是周公叔旦呢?


这要先把“周公”这个概念解决,就明白了。

“周”指的是周王室所在地。作为诸侯国的周,以及作为朝代的周,都是这个意思。但这就很奇怪。周武王是周朝的统治者,怎么会再封一个同样叫做“周”的公爵呢?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比如唐朝皇帝统治之下,没有唐公。隋朝没有隋公。只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安汉公”王莽。可那已经是王莽要当皇帝的前奏了。

但周朝情况特殊,在周武王去世时,周成王还年幼,不能处理政务。所以由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君主的姬旦来摄行王政。“周公”这样一个超高的爵位便落在了姬旦的头上。但是,对于周公也是有制衡措施的,那就是召公。

周公为正,邵公为副,两个公爵世代作为辅佐周王的中央大臣,而不是地方诸侯。

实际上,如果没有得到这个爵位之前,周公旦就应该叫做“叔旦”。只是因为地位显赫,远远高于其他诸侯的“侯、伯、子、男”爵位。所以,周公叔旦中间的象征兄弟排行的称谓,也取消了。

这从武王姬发的名称,也能反应出来。按说,作为次子应该叫做“仲发”。但因为被立为太子,便把“仲”字去掉,不再被称作“武王仲发”,而是直接称作“武王发”。这道理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