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郁南县特产-东坝蚕茧

时间: 2024-01-06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30512103756
郁南县特产-东坝蚕茧

东坝蚕茧,广东省郁南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东坝蚕茧具有外观洁白、茧层率高、茧丝长、万米吊糙率低、解舒率高等特点,用东坝蚕茧生产的蚕丝更以其洁白柔软而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外国的最早产品之一。

2010年07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东坝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东坝蚕茧外观洁白,具自然光泽,清洁和洁净度分别达到98分和94分以上。茧层率为46%以上,茧丝长900米,解舒率70%以上,解舒丝长630米以上。毛茧出丝率36%,3米吊糙2.2次。以东坝蚕茧加工的生丝,更以洁白柔软著称。

历史渊源

东坝蚕茧有1000年以上历史,据郁南文史记载,东坝种桑养蚕始于唐代北方南迁到南江流域的汉族居民,盛于万厉年间。相传东坝蚕茧起源与唐代著名壮家歌仙刘三姐有关。唐中宗年间,刘安父亲被小人诬告遭斩杀,刘安只身从江西省兴国县来到广东阳春居住,结婚生下二男一女,长男夭折,女排第三,取名刘三妹(长大后人们称刘三姐)刘三姐爱唱歌,唱尽民间欢乐与疾苦。后来,由于官府禁歌,双亲被害,刘三妹便流浪异乡。一日,三妹来到西宁(今郁南)县南江河畔的东坝竹村,三妹见这里的村民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水田干旱,大片滩涂丢荒,便满怀悲伤地唱起山歌,悲切的歌声直冲云霄,被天上的皇母娘娘听到了即派织女来到东坝上空,降下云头,把蚕种和桑苗传给刘三妹。三妹便开垦了几块梯田种上了桑苗以供养蚕用。随后三妹便教村民种桑养蚕织丝绸。刘三妹织出来的绸布造衣裳,穿起来十分好看,村人都争相模仿起来。后来,三妹去广西传歌时,还特地带了好几匹东坝丝绸去呢。著名诗人宋之问参军后到东坝地域巡视触景生情,曾作诗颂文。

解放前,由于东坝地区的蚕茧质量比周边地区要好,价格相应要高。因此当地老百姓和商人习惯称之为东坝蚕茧。

生产情况

截至2010年,东坝镇栽桑面积达4.3万亩,占广东省桑地面积的3%以上。全镇11个村8000多农户中,有7300户农户从事种桑养蚕,其中种桑面积达5亩以上的专业户有1600多户。全镇蚕桑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97元。

产品荣誉

2005年,东坝镇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蚕桑专业镇。

2010年07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东坝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5年6月,东坝镇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专用标志使用

东坝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郁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东坝蚕茧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