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奖赏效应激励作用 改变孩子学习惰性 4个细节要注意
所谓“奖赏效应”,即在孩子表现良好或取得突出成绩时,通过给予相应奖励来强化这种行为。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而精神奖励则更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但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灵活运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这是成功运用“奖赏效应”的关键。
一、奖励的合理性:
有些家长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要给孩子奖励,学习不就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吗?是的,这是一个理念问题,但我们也要明白,奖励不是为了替代学习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激发积极行为,形成一种正面循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成年人的自制力,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而“奖赏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专注和积极地对待学习任务。
二、奖励的关键点:
1. 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
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物质奖励的刺激,比如一套漂亮的文具、一本有趣的书,甚至一颗糖果都可以成为有效奖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过渡到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包括言语上的表扬、给予一些自主权或特权等。
2. 让孩子参与奖赏计划:
孩子对奖励的效果最大,当他们能够参与到奖赏计划的制订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时,他们更容易对奖励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去争取奖励。
3. 奖励背后的意义:
家长在给予奖励时,要着重肯定孩子的努力,使孩子认识到关键并非奖励物品的价值,而是因为良好的表现而值得被奖励。这样的认知能够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
4. 综合考虑家庭经济能力:
家长在制定奖励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要过度奢侈地对孩子进行高价值的物质奖励。过高的奖励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奖励的期望值不断升高。
“奖赏效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确实在许多家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家长在使用奖励时需注意方式方法,合理设置奖励标准,使奖赏成为一种积极的激励机制,而非对学习的替代品。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追求和享受,而奖励则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正确使用奖赏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形成持续的自我激励动力,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