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明末第一名将是谁(李定国为守护南明王朝做出哪些贡献)

时间: 2023-10-12 本站作者

弥留之际,张献忠将李定国等几名养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这位一心反明的大西军领袖,终于在临终之际,放下了所以仇恨,与明王朝达成了和解。

明末第一战将李定国,为守护南明王朝做出了哪些努力?

月明星稀,寒风瑟瑟。空旷的大街上一派萧条,透着死一般的沉寂,偶尔有几只野狗寻食,才让人发现,街边不起眼的角落里,还蜷缩着一个冷得瑟瑟发抖的孩子。

那是明朝崇祯三年,也是地球上的小冰河时期。街角处的孩子已经不知饿了几天几夜,总之在那孩子的眼中,家乡年年都闹饥荒,只是今年的饥荒,来得格外厉害一些。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那孩子的思绪,只见街头突然出现一位虬髯客,气度不凡,仿佛胸中自有十万甲兵。

那人也看见街角的孩子,上前问道:“那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街角小孩怯生生地说:“我叫李定国”。

虬髯客笑道:“我叫张献忠,看你这小孩相貌不凡,我愿收你做义子,往后,你就跟着我姓张吧。”

一、联明抗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当年饥寒交迫的李定国,已成长为张献忠身边的一员悍将。由于李定国作战勇敢,计谋百出,深受张献忠喜爱,很快便成为大西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此后,李定国一路追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征战四方,被誉为“万人敌”。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大西军高歌猛进之时,张献忠却在西充凤凰山的一次战役中,不幸身中数箭,奄奄一息。弥留之际,张献忠将李定国等几名养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位一心反明的大西军领袖,终于在临终之际,放下了所以仇恨,与明王朝达成了和解。

秉承着义父的教诲,李定国与孙可望等人率领大西军横渡长江,挥师云贵,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随后入滇,平定蒙自土司沙定州叛乱,把云南变成了大西军的根据地。

大西军占据云贵两省后,李定国与孙可望便开始了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路线之争。孙可望主张带领大西军向岭南发展,做大做强事业,而李定国却时刻记着张献忠临终遗言,主张“共扶明后,恢复江山”。

不同的发展理念,让两人越谈越僵。眼看事情就要谈不下去了,李定国急得拔刀自刺,以表决心。

或许是这样决绝的举动打动了孙可望,最终,孙可望让步了。大西军高层达成废除了大西国号,联明抗清的发展路线,昔日明朝的起义军,就这么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二、湘桂大捷

李定国举起抗清大旗后,马上出兵八万攻湖南,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除常德、岳州、辰州等少数州县外,李定国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直打得清军将帅怀疑人生

随后,李定国率军南下,占据全州,兵峰直指桂林。

桂林是崇祯叛臣“首恶”孔有德的地盘。当初明清易代之际,正是孔有德搞了场兵变,带着大量先进武器投靠清军,自己因此被封为定南王,却把旧主崇祯坑了个底儿掉。

面对坑死明王朝的大汉奸,李定国毫不手软,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严关,守军溃败,“浮尸蔽江下”。

随后,李定国重兵围攻桂林城,仅用了四天时间便打开了城门。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只得挥刀杀妾,举火自焚。孔氏满门,仅逃出孔有德之女孔四贞一人。

孔有德灭门的消息传来,清军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吓破了胆。衡州守将不等李定国打过来,自己先弃城逃跑了。长沙巡抚听说后,急忙也沿着长沙逃去了郫州。

上行下效,湖南监司以下官员闻风而动,全都在李定国到来前逃遁一空。

李定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派马宝率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又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还派了高文贵攻江西,一口气拿下了永新、安福、永宁等州县,前后共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约三千里山河重回明朝怀抱,史称“湘桂大捷”。

三、磨盘山血战

李定国大破清军后,清廷急忙派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又让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大军驰援,誓要一雪前耻,生擒李定国。

眼看着强敌当前,李定国却毫不慌张。他率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军追捕,暗中却埋伏了一支伏兵,等到尼堪追过来后,李定国的伏兵突然万箭齐发,当场射死尼堪,真可谓"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这场漂亮的歼灭战,引得文学家黄宗羲也忍不住称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击毙尼堪后,天下间又发生了很多的事。永历帝在清军追杀下逃到了云南,吴三桂跟着追到了云南,正当西南之战一触即发之际,李定国昔日战友兼兄弟孙可望,转身降了清廷,还交出了明军西南地区布防图。

李定国来不及伤心兄弟负义,就不得不以一人之力,独立对抗整个清廷。

清军获悉西南布防后,马上派三路大军南下。李定国失了先机,不得不退守磨盘山,临行之际,李定国发布文告:“本藩在滇多年,与尔人民,情均父子,今国事颠危,朝廷移跸……尔等宜乘本藩未行之时,各速远遁,毋致自误”。

除了劝百姓尽早离开,李定国还命令各营”不得毁其仓廪,恐清至此无粮,徒害我百姓”,就连去磨盘山的路上,李定国也尽力收留接济难民,哪怕他自己的粮草也并不充足。

磨盘山素来地势险峻,"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李定国派出6000精兵,在磨盘山设下三道伏击圈,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

没过多久,吴三桂果然率领数万大军追了进来。李定国屏气凝神,只待吴三桂进入第三道伏击圈,便下达进攻的指令,“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

第一道!第二道……眼看清军就要进入第三道伏击圈了,谁知此时,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却临阵倒戈,跑去告诉了吴三桂伏兵的位置。

吴三桂马上令军队对着伏兵的位置进攻,两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双方“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清军固山额真沙里布等十八名将战死,而李定国的6000精兵,同样伤亡惨重。

正如南明刘彬的诗作所说:“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磨盘山血战几乎拼光了李定国的家底,让他再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永历帝。1662年,缅王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而后永历帝父子俱被害于昆明城中。

永历帝的死讯传来后,李定国哭得眼睛都流血了。他命令三军缟素,为永历帝发丧。李定国本人在丧礼上披发徒跣,大哭着说:"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受此刺激,李定国一病不起,同年6月病逝于勐腊,临终之际,李定国嘱咐儿子和部下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有人说,项羽是悲情英雄,也有人说,岳飞是悲情英雄。然而,不管项羽还是岳飞,总还能在煌煌史册上留名千秋,而戎马一生的李定国,却因为身处特殊的年代,一生功绩极少记载于青史之上,只能在故老口耳相传中,留下些许光明,点亮万古长夜。

天下的悲情英雄很多,但大明亡了,还在坚持战斗的李定国,无疑最让人心疼。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