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为什么叫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名字的由来
导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而背后的“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也是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不过,这个“厄尔尼诺”名字还是有点好听的,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像它的名字那么好。那么,厄尔尼诺为什么叫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厄尔尼诺为什么叫厄尔尼诺
天气变化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ElNiño,1997年由卫星观测到的厄尔尼诺事件,原意是“小男孩”或“小女孩”,也指圣婴,即耶稣,用来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世界出现的异常天气,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中,科学家发现一种作为海洋与大气系统重要现象之一的“厄尔尼诺”潮流起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这种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现象属于一种准周期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
暴风雨天气
厄尔尼诺是如何形成的?
对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目前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会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除此之外,形成原因还有地球自转减慢、火山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说法。
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并不规律,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其评判标准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差别。一般将NINO 3区海温距平指数连续6个月达到0.5°C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美国则将NINO 3.4区海温距平的3个月滑动平均值达到0.5°C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业务上主要以NINO综合区(NINO 1+2+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的依据,指标如下:NINO综合区海温距平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0.5°C(过程中间可有单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该区指数持续5个月≥0.5°C,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4.0°C,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