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中考”政策解读 怎么改 为何改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中考改革的逐步实施,北京中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素质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中考改革势在必行。中考改革旨在突出立德树人导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京的“新中考”政策将中考科目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三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对于考试科目,包括语文、外语、数学、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六门,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对于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这四门科目,成绩则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则作为考核科目,成绩以合格与不合格形式呈现。
取消选考科目这一改变,有助于简化考试内容,减少了学生需要准备的科目数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考查和考核科目。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物理科目的实验操作也计入中考成绩,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更好地评估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的成绩被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虑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评价维度。这一轮中考政策的调整,减少了计分科目,突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升学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