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码科技

随着智能通讯工具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时间: 2023-08-23 本站作者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从最初单纯的通讯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必需品
智能手机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问题和危险也随之而来,尤其是与用户息息相关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几年,因手机漏电、爆炸而引发的惨剧也是不绝于耳,搜索引擎随便搜一下“手机爆炸”,出现的文字或者图片更是惨不忍睹
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手机真的安全吗?”“手机什么时候变成了手雷?”为什么手机会爆炸?手机爆炸从根源上讲是电池爆炸,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手机所用电池多为锂电池
而锂离子电池之所以会有爆炸倾向,都是一个名为“热失控”的过程惹的祸
“热失控”是一个能量正反馈循环过程,电池温度身高导致系统变热,系统变热升高温度,这反过来让电池变得更热,最后超出电池安全极限导致爆炸
导致“热失控”的则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手机配置的电池本身质量不合格,致使手机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当前智能手机的配置越来越高,客观上导致手机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手机在硬件层面,工艺设计时散热处理不好,同时在软件层面,系统降耗优化得不够,必然会使机身产生高温,影响电池的安全;另外,由于用户不合理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充电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安全的续航?快充技术手机安全隐患,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充电的时候
一方面长时间的充电,让手机持续过热,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充电时间过长,增加用户等待时间,手机充电和用户操作叠加,系统负荷更大,所以风险更大
快充技术无疑是解决的一个办法,比如OPPO推出的VOOC快充技术,采用低电压高电流模式,既保证了充电的效率,有保证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手机运行的安全隐患,与电池续航有着必然的联系
劣质、小容量电池,对手机续航没保证,频繁充电,重复充电,过度充电,必然会诱发安全隐患
解决手机电池的续航,让用户摆脱充电的束缚远离安全隐患,推出大容量电池势在必行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机型,电池容量绝大部分都在3000毫安以下,前不久发布的华为Mate8配备4000毫安电池一度成为佳话,金立M3也罕见地配备了超过5000毫安的大电池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用户对智能手机要求越来越高,机身要更薄,外观要更美,续航要更久,如何在狭小的空间置入更大容量的电池,成为业内普遍困惑的一个难题
通过多年的深耕和技术积淀,蓝魔MOS1max实现了更大更薄能量密度更高的突破,搭载了容量高达6010mAH的比亚迪电池,其能量密度高达650Wh/L,远高于业界水准(手机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560Wh/h左右),使得机身视觉厚度仅6mm,让高电量与纤薄机身兼备
同时在电池安全性能上突破瓶颈,采用先进的陶瓷隔膜技术,并通过环境、化学物理等多方面得测试,经历火烧、刺穿、挤压、高温、微波炉烘烤,跌落等32项严苛监测,不起火,不爆炸
智能软件优化通过软件优化,降低系统能耗,减少电池负荷,同时通过软件检测,实时检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及时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电池过热的问题,也是应对电池续航和安全问题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
大多数手机运行的ROM都自带了这些功能,比如蓝魔MoEnergy、奇酷360OS、魅族Flyme5.0、小米MIUI7、一加氢OS、华为EMUI、OPPOColorOS、锤子的SmartisanOS等操作系统以及安兔兔省电王、360省电王、腾讯电池管家、金山电池医生等第三方电池管家,都兼带了系统节能省电以及电池优化的功能
蓝魔MOS1max的MoEnergy魔能软硬一体省电技术,通过智能调节算法,更科学管理手机用电量,大大降低手机软硬件功耗,续航时间是一般智能手机的2-3倍
散热硬件优化前面已经讲过,手机爆炸源于“热失控”,如何让手机在安全温度内运行,机身散热设计和硬件材质不能忽视
前些年手机普遍采用的石墨散热片导热技术,利用石墨独特的物理结构实现机身内部导热和隔热,在防止机身过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后来就是风靡全球的金属机身设计了,金属相对于常见的塑料材质来说,导热性能是要高出很多的,再加上内部辅以石墨导热,机身散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过热带来的电池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
当然,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石墨导热和金属散热,市场上还有一些更炫的散热技术,例如OPPO发布新款超薄手机R5就使用了冰巢散热技术,360奇酷手机旗舰版采用了太空水冷散热系统来对手机进行降温
虽然这些技术看上去很炫,但是由于技术成本太高,在手机领域并没有得到普及,所以也并不常见
总而言之,手机续航和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软件智能优化技术的进步,还是电池技术工艺设计机身材质等硬件技术的演进,未来,智能手机只有续航更强,使用更安全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