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恐怖的文物(令人细思极恐的四大文物照片)
1992年,考古学家在扬州市挖掘到了一件铜卡尺,这件铜卡尺与我们现代在用的游标卡尺一般无二,采用了经鉴定,这是中国东汉早期的文物(公元25-220年),距游标卡尺的发明时间至少早了1500年。
令人细思极恐的四大文物,跨时代的制造工艺,莫非是穿越过来的?
自电视剧《寻秦记》开播以来,我国穿越题材的影视剧不断衍生,对于时空穿梭的讨论也不再局限于物理学家,一时间引发了大家对于时空穿越的无限畅想。
虽然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时空穿梭仍是空谈,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难以用寻常逻辑去解释的文物,他们大多数都带有远超所属年代的工艺水平和象征含义,令人细思极恐。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正是其中的四大代表性文物。
游标卡尺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虽然在19世纪由法国数学家约尼尔·比尔发明,但直到1872年,游标卡尺才被制成商品,因此在大众印象中游标卡尺是外国人发明的,但事实并不然。
1992年,考古学家在扬州市挖掘到了一件铜卡尺,这件铜卡尺与我们现代在用的游标卡尺一般无二,采用了经鉴定,这是中国东汉早期的文物(公元25-220年),距游标卡尺的发明时间至少早了1500年。
这件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其中的科技都领先了十几个世纪的文物,都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穿越者带来的。
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这件出土于1990年的水晶杯。这个看上去与现代玻璃杯没什么差别的文物,却是战国时期的产物,虽然在历史上玻璃工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开发。
但要达到图片上这么高透明度的无色玻璃,只有近代才有可能达成。即使在清朝末年,大家所使用的玻璃依旧无法做到无色。
如果说以上的两种工艺有存在的可能,那这个雕塑就不免让人细思极恐。人类的航天活动开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距今百年不到,然而在一座建造于1100年前的西班牙古教堂上,却出现了一个宇航员的浮雕。
在这个雕像中,宇航员所需的氧气管、宇航员服和宇航员专用头盔等都出现在它身上,距今1100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得知宇航员的存在呢?
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发掘。在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小小的齿轮。
经过考古人员推测,这是一块来自于战国时期的齿轮,其精密度与现代齿轮相差无二,甚至比一般的齿轮还要精细。
虽然在公元前35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文献中对齿轮有过记录,但如此高精密度的仪器制造工艺,只有在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后才可能现,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工艺,实在匪夷所思。
看完这些“超前文物”,我们不禁思考,难道真的有人把现代物品带到过去吗?物体真的可以穿越么?
但事实上,这些被怀疑是现代带回过去的物件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青铜卡尺和战国齿轮看似很先进,但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些工具,中国古代的墨家机关比这些更为复杂,研制出这样的仪器和装置也并非不可能。
关于玻璃的存在其实也并不稀奇,早在我国商朝就有琉璃的存在,经过西周东周这800多年工艺的不断精进,烤制出这样的水晶杯没有商用被发现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古教堂上的宇航员浮雕,看似很有前瞻性,但其实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也有可能是后人在修补教堂的时候雕琢上去的。
即使如此,“穿越假说”仍为人津津乐道,企图掌握事件的真谛,毕竟根据广义相对论可知,时间虽然只能向一个方向运动,但在相对论方程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答案,可以让回到过去成为可能。
当时空形成了类似莫比乌斯环的“闭环”时,虽然我们只沿着单方向运动,但却能回到过去,而且,在现行科学界中所认定的宇宙第一级规律中,并没有认定时间是有方向的,因此爱因更是斯坦坚定的说:Time is an illusion.(时间是一种错觉)
最不置可否的是,人类在对于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理解和探索得并不够透彻,我们并无法彻底地否定时空穿越的可能性。
既然时空穿越存在可能性,那么人类对于这类难以解释的“跨时代”文物就有合理的解释。而这类难以解释的“跨时代”文物也被史学家们称为“欧帕兹”。历史上有这类特质的并不只局限于文物,还有一个人的存在让“人类时空穿越”的假想有了具象。
在西汉向东汉过渡的十几年间,曾经出现一个鲜为人知却又意义重大的理想帝国。在这个时期,不仅涌现出了像青铜卡尺这样超前的工艺,更是实行了一系列跨时代的新政。
而这一切思想政策的改革都来自于当朝皇帝——王莽。
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国土制度早已从西周的分封制改为土地私有制,即只要你有钱就可以购买土地,自己成为地主,即使到了之后秦朝、汉朝,虽有一定的改革,但本质上来说,土地依旧是能够为人私有的。
但王莽在当时就提出了国有制改革,即“王田制”,这种制度让每家每户都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却又禁止了土地的买卖,与1947年才进行的土地国有制改革几乎一样。
除了在土地上进行改革,王莽还做出了一系列跨时代的改制:他将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直接对标现代的国企。在国家财政上建立五均赊贷,就是现代的贷款制度,甚至统一了全国的物价,多次通过公权力进行宏观调控。
但仔细去看这些制度,每一个制度都在剥夺的是当朝地主阶级的利益,去成全农民,而这些地主阶级恰好就是王莽赖以统治全国的左膀右臂。
王莽的改制,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都无比亲切,因为这些看起来就像是现代制度。但这样“拔苗助长”式的改革力度,最终让王莽被原本推举他登基的人所杀。轰轰烈烈的变革下,历史上的新朝仅存在16年便覆灭了。
在现代人看来极具讽刺的结局下,王莽这个“穿越者”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他就像是身边的我们一样: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却局限的眼界,凭借善良就想拯救普罗大众的使命感。
当然最终主人公还是因为自己的局限,导致了王朝的覆灭。而我们也能从这样的历史结局中得到警示:上天自有法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有可能实现时空穿梭,当我们回到过去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顺应天意,还是努力一搏改变既定结局?
在以时空穿梭为假想基础的电影《蝴蝶效应》就为我们展现了尝试改变过去的后果。主人公为了弥补之前的种种过失,一次又一次穿越,最终因为一次次微小的改变,导致了他更无法接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