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端午节是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端午节哪一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 2023-07-19 本站作者

导读: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本文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

端午节是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端午节哪一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它的名字源于“端午”,是指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的日子。据记载,当时的楚国有个著名的诗人屈原,他被迫投汨罗江而死,当地人为纪念他,就在汨罗江边烧纸钱、悬挂菖蒲,以示祭奠。这一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庆祝活动。

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菖蒲。粽子是端午节最常见的食物,人们会用糯米、花生、芝麻等材料包装成形状各异的粽子,以示纪念。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参加者将乘坐龙舟在河里竞赛,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挂菖蒲则是将菖蒲悬挂在家门口,以示祝福家人平安。

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大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端午节是一个以龙舟比赛、粽子食用、菖蒲悬挂等习俗为特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相关内容

端午节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比如日本的端午节习俗和中国的端午节习俗非常相似,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文化传统,比如赏花、猜灯谜等,都是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活动。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使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也让人们更加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