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明朝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朱瞻基那么年轻就死成了谜团 )

时间: 2023-07-17 本站作者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文武双全的朱瞻基,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若是再给朱瞻基多一点时间,让他更好发挥他的雄韬无论,或许,明朝绝不会300年而亡。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却在36岁时突然暴毙。他的死因,后世争论了600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自小被他当成接班人培养。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但他突然梦见了父亲朱元璋。

在梦中,朱元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嘱咐他:“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此后,朱棣听闻下人来报,他得了一个孙子。

这个孙子,就是朱瞻基。

当时,朱棣摸着小婴儿的脸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后,他就把朱瞻基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甚至,他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也与朱瞻基脱不了关系。

朱瞻基有多受宠呢?

本来朱棣一点都不喜欢儿子朱高炽,但为了把皇位交到孙子手中,夺取皇位后,他就册立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

一时之间,“好圣孙”的名头,传遍了大江南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朱瞻基也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

3年后,48岁的朱高炽去世,26岁的朱瞻基登基为帝,成为明朝的第5位帝王。

他文武双全,刚继位,就迅速肃清叛乱,解决了蠢蠢欲动的叔叔,并改革政治机构,休养生息,一度出现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仁宣之治,是继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又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空前发展的局面。

由此可见,朱瞻基的才能不凡。

史书上甚至直接称他的功绩,堪比“文景”。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朱瞻基要带着大明,走向巅峰时,他突然重病离世,年仅36岁(实岁)。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从明史的记载看,朱瞻基从生病到离世,中间只有3天。

他一向能文能武,身体康健,如此匆匆离世,引起无数人怀疑

后世关于朱瞻基去世的真相,争论不休,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辞:

其一,家族遗传病。

追溯朱家一脉的寿命,我们可以发现,“短寿”早已有迹可循。

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37岁病逝;朱棡,40岁病逝;朱梓,21岁去世;朱杞,一岁去世;朱檀,20岁去世;朱松,28岁病逝;朱楹,34岁去世……

朱元璋的儿子们,似乎都很短命。

在40岁之前,因为病弱去世的,有近10个。

此外,好几个孩子,是在青年时自焚而死。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朱棣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足足活了64岁。

但朱棣的儿子,似乎命也不长:

明仁宗朱高炽,47岁病逝;

汉王朱高煦,46岁被杀;

朱高燧,50岁病逝;

朱高爔,不到1岁,就早夭了。

和朱元璋一脉对比,朱棣这一脉,寿命似乎不错,但也少有活过50岁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瞻基的儿子,遗传病问题就更明显了。

大儿子朱祁镇,幼年有残缺,长到八九岁才真正学会走路,差点与皇位无缘,37岁去世;

二儿子朱祁玉,多年求子不得,24岁好不容易得一个儿子,儿子却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他30岁因重病去世;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从上述分析来看,朱瞻基一脉,不管是往上追溯到朱元璋,还是往下追溯看后代,在寿命上都不算长。

皇家天子,养尊处优,寿命却这样短暂,实在不正常。

因此,有学者推论,朱瞻基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家族遗传病。

其二,过劳死。

除了遗传病之说,还有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英年早逝,是因为劳累过度

因为太受宠,朱瞻基一出生,就被迫学了帝王之术

古代的皇帝,可真不好当,要学的东西非常多。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全年无休的高三生活,朱瞻基一过就是一辈子。

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朱瞻基太聪明了,不管是文史经学、农耕用具,还是谋略武艺,他无一落下。

当上皇帝后,他又在几年内创造了仁宣之治。

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其三,吃仙丹,金属中毒。

自古皇帝,都有求仙问药、长生不老的嗜好,明朝皇帝中也不乏其人。

而古代所谓的“仙丹”,基本都是重金属,吃多了容易中毒而死。

于是,有人推测,朱瞻基去世,是否是因为吃了仙丹,重金属中毒?

其四,沉迷女色,虚耗过度。

有野史称,朱瞻基曾经找太医要过房中药。

于是,有人联系朱瞻基游戏人生的性格,便认为他可能是因 “纵欲过度”而死。

以上,是后世推测朱瞻基死因的主要说法。

但我认为,除了第一种说法比较站得住脚外,其他说法,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第一,就算朱瞻基工作量大,也绝不至于过劳死。

朱瞻基过劳死的说法,实在是有些站不住脚。

1.朱瞻基身体健硕,有着军人般的体魄。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自此之后,朱棣的每一次出征,几乎都会带上他。

朱棣此举,是提前练兵,也是帮着朱瞻基强身健体。

因为爷爷刻意的高强度训练,朱瞻基和病痛缠身的父亲朱高炽截然不同。

他生得健硕,生机勃勃,从外表来看,他与朱棣的身体最为相似。

而朱棣在常年征战的情况下,足足活到了60多岁。

2.朱瞻基登基后的工作量,远远不及朱元璋和朱棣。

朱元璋继位时,因为多疑的性格,废了胡惟庸,并大肆揽皇权,时刻不敢休息。

他曾在8天之内,审批阅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据史书记载,从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几乎没有休息过。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而朱棣,因为夺皇位、御驾亲征、稳内政等诸多事项,过得也并不轻松。

和朱元璋、朱棣相比,朱瞻基登基时,虽有虎视眈眈的汉王,但整体而言,还是轻松了很多。

他在位时,明朝的局势和朝政已经稳定很多,也不需要那么忙公务。

3.朱瞻基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应该比较闲适。

在位期间,朱瞻基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还绘画了《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等一大堆名画。

有心思发展兴趣爱好的皇帝,想必生活还是比较闲适的。

因此,说朱瞻基的去世,是因为过劳死,实在让我不敢苟同。

第二,朱瞻基绝不可能因金属中毒而死。

的确,古代帝王都爱寻丹问道,但偏偏,朱瞻基是个例外。

他一点都不喜欢炼丹之术,这一点,从他的遗诏中就能看出来。

《明实录》: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夫死生常理”几个字,充分说明了朱瞻基,对于生死看得很淡,不过是顺应天理。

寻丹问道,为的是长生不老。

但是,朱瞻基本人对生死看得非常淡,根本不屑于去讨好术士,他只是遗憾,没能把祖辈留下的江山打理好。

此外,明朝的史书中,看不到半点朱瞻基服用“仙丹”的痕迹。

退一步说,就算朱瞻基服用丹药,也绝不至于30多岁,就因金属中毒而亡。

毕竟,《甄嬛传》中的雍正,可是结结实实吃了好多年朱砂,才见效的。

第三,朱瞻基并不好女色。

野史中说朱瞻基“纵欲过度”,可正史中却没有相关记载

而从朱瞻基的后宫来看,他应该是个不好女色的人。

朱瞻基的后宫,一共仅有14个后妃,其中10个都在他死后被安排了殉葬。

剩下四个,一个是被废掉的皇后胡善祥,一个是他最爱的孙氏贵妃。

从孩子的数量来看,朱瞻基仅有2个儿子、3个女儿,这5个孩子,分别来自3个母亲。

这样的“成绩”,在皇帝中实在不值一提,也很难给他扣上“好色”的帽子。

要知道,朱元璋后妃无数,光是儿子就有26个,女儿也有16个。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是个很深情的男人,他非常宠爱孙氏,为了她不惜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取自《明史纪事本末》)

这样的朱瞻基,绝不可能因为纵欲而死。

朱瞻基的真正死因

如果一定要为朱瞻基找一个英年早逝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是遗传因素+征战受伤

朱瞻基征战多次,曾经三次边境巡逻,其中第三次就是在1434年,而他去世的时间是1435年。

两个时间,中间只隔了1年,而且,1434年,漠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强大的瓦剌在北边肆虐,成为了蒙古一带的支配力量。

瓦剌,就是后来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的部落。

史书上没有记载,在这次巡逻中,朱瞻基是否受伤。

但是,他前一年还能前往边境巡逻,第二年就突然离世,着实有些不对劲。

或许,明朝皇室确实有遗传病,不能长寿,但朱瞻基在边境巡逻,也有可能受了伤。

不得不说,大明王朝的前几位皇帝,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帝王。

朱元璋、朱棣,就不用说了,身体柔软的朱高炽,同样非常了不得。

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文武双全的朱瞻基,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若是再给朱瞻基多一点时间,让他更好发挥他的雄韬无论,或许,明朝绝不会300年而亡。

毕竟,能坚守“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又怎么可能那么无能?

只是,朱瞻基的后代明英宗朱祁镇,实在难堪重任。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