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什么在洛阳病逝(唐高宗为什么在洛阳病逝呢)
唐高宗在863年驾崩,葬于乾陵,那么后来和唐高宗合葬的人是谁?我国唯一合葬在一起的两位皇帝是谁?答案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死后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了一起。为此,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据史书记载,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把唐高宗葬在了乾陵。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y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中宗皇帝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力排众议,命人挖开乾陵羡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
武则天为何会选择与唐高宗合葬呢?武则天争夺皇位之时,用尽了权谋手段,如果另设陵墓,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又会重演。而与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后惨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
您好,您问的是李治为什么独武则天哪年死的?
李治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于1643年出生,1661年登基,1662年改元独武,1667年死于洛阳,享年25岁。
李治的统治时期,清朝经历了一段比较稳定的时期,但也有一些政治问题,比如内阁的改组,官员的改组,以及对藩镇的控制等。
李治的统治期间,清朝也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比如攻打蒙古,攻打藩镇,以及对台湾的攻占等。
李治于1667年死于洛阳,原因是他在洛阳攻打藩镇时,受到了剧烈的体力消耗,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因此,李治死于独武则天哪年,是因为他在攻打藩镇时,受到了剧烈的体力消耗,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img]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定都长安,以洛阳为陪都。唐高宗时以洛阳为东都,此后便频繁往来于两都之间,最终在洛阳病死。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后,决定放弃原来的首都长安,迁都洛阳。直到她死后唐中宗复辟,才还都长安。 武则天之所以要迁都洛阳,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武则天在长安害死了王皇后、萧淑妃以后,每次睡觉都梦见她们披头散发满身是血的样子,像是要找她讨公道。武则天想用巫术将她们除去,也无济于事。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王皇后、萧淑妃两人死时距武则天定都洛阳已近二十年,这二十年如果武则天总是做如此噩梦,恐怕早已精神失常。况且,武则天称帝后,也曾在长安住了两年 其实,武则天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政治而言,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当了皇帝,必然会遭到众人的反对。长安作为都城,是前朝重臣及精锐兵力的所在,武则天当然要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打击反叛之人,进而实现改朝换代的心愿。
从这个角度说,洛阳实际上是武则天的政治大本营。 其次,从地理位置上说,当时的洛阳也适宜作国都。唐朝建立后,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疆土得到扩大。都城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于西边,失去了居中而统领天下的作用。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天下之中”,从洛阳出发,北通幽燕(今河北、辽宁地区),西接秦陇(今陕西、甘肃地区),东达海岱(今山东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南至江淮(广义上指江南地区),距离大体相等。
因此,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 第三,就经济而言,洛阳所在的关东地区要优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作为古都的长安地区因人口增长、土质恶化、耕地面积缩小和气候等原因经济逐渐衰落,粮食供应出现问题。而关东地区的主体部分是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自古以来农业就很发达。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实际就是以洛阳为中心,这使得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首先,迁都去洛阳和武则天自己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长安的粮食安全问题,那个时候的长安已经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了;最后是长安当地的势力问题,如果再自己情况还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硬要留下来,风险比较大。
首先我们来说说武则天的信仰。武则天是信佛教的,这个我们都知道。洛阳和长安都是古都,但是二者却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长安呢,比较信奉儒家思想。但是洛阳就不一样了,洛阳就成为了佛教圣地。而且,关于佛教的建筑物也是非常的多了,包括一些经书、佛教用品等等都是非常的完整和齐全。武则天自己也当过尼姑,自然是更倾向于洛阳。
然后就是这个粮食问题,长安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人口数量如此庞大,这个食物就供应不上。所以,每次粮食不够吃的时候还得从洛阳调一些食物缓过来。江南稻米熟,长安妃子笑。陆运费用比粮食都高,水运还要过三峡。所以武则天迁都洛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口饭吃。毕竟作为都城粮食不够吃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社会动乱。
最后就是残余势力的隐患。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虽然说已经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她心里肯定也是有点慌。毕竟之前没有过先例啊,所以,这件事情一定得万无一失,否则的话,可能就不能很好地登上王位了。
因病去世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泰山封禅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久,高宗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洛阳,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683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十二月二十七日当晚,李治在东都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扩展资料
人的野心和欲望是无穷尽的,人的格局和眼光会随着她的视角变得越来越广。因为李治的身体欠佳,武则天就开始接触朝堂事宜,因而她的欲望找到了栖息之所:她开始重新组合朝堂的宰相班子,可以说朝堂上都是她的近臣。
唐高宗的病情后来急剧恶化,这可能和武则天有一定关联,毕竟武则天想称帝,为了早点实现自己的梦想,因而暗中阻滞御医为唐高宗诊治。高宗离世以后,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强大,最后,她终于将太子废黜,自己称帝 。自己开始了统治大唐的新篇章。
因病去世。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泰山封禅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久,高宗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洛阳,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683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十二月二十七日当晚,李治在紫微宫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扩展资料: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