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旅游攻略

泰宁特色菜有哪些(泰宁特色菜有哪些菜)

时间: 2023-07-09 本站作者
小长假,不如驾着爱车去追赶秋天吧

清明节吃什么?清明节吃青团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四川成都一带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浙江南部各地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北方还会吃枣糕。

清明节吃青团的来历:

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没有抓到李秀成,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耕田的农民回到家后,苦苦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泰宁大金湖可值得游玩的地方有哪些及其历史人文背景特色

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三明市泰宁县.距鹰厦铁路线邵武站76km,距福州330km,在京福高速公路于公园北侧通过.正在建设向蒲铁路泰宁站。公园总面积461km2,分为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崖,金饶山(海拔1700m)风景区及泰宁古镇史迹游览区。目前已开发开放金湖、上清溪、泰宁古镇三处为风景游览区。位于 大金湖 华夏古陆武夷隆起的中心部位。白垩纪时,闽西发育二条NE向断裂带。泰宁县红层盆地是发育在西部崇安一石城大断带上多个盆地之一。泰宁县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红层盆地面积215.2km2,由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崖四个小盆地组成。 泰宁县红层盆地基地层是前震旦系变质岩、晚三叠-早侏罗纪碎屑岩及晚侏罗-早白垩纪陆相火山岩。组成红层盆地的地层为白垩纪的红色碎屑岩地层,包括沙县组和崇安组。沙县组厚度87m,岩性以粉砂砾为主,厚度可达1901m。较坚硬的崇安组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成景岩层。盆地西南有燕山期花岗岩,东南有酸性火山岩出露。 控制盆地形成的构造以北东、南北向为主,属拉张盆地,盆地形成后的构造以南北、北西向构造最为明显 大 大金湖 金湖丹霞地貌在同类地貌中具有分布面积大、类型全、奇峰异石多的特点,按成因可分为断裂崩塌型、流水侵蚀型、崩落堆积型、风化溶蚀崩落型、风化溶蚀型等六大类型,其中最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地质遗迹有: 典 型的受大断裂控制的箕状盆地 丹霞地貌发育在华夏古陆武夷隆起上。它的形成受崇安-石城大断裂和泰宁-龙王岩南北向断裂控制。盆地东侧红层不整合于晚白垩世火山岩之上,西侧严格受崇安-石城大断裂控制,断裂面形成断崖,高可达百米。角砾岩带宽200m,其中还充填有大型萤石矿床、这代表了东南沿海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红盆一侧坳陷、一侧断陷之箕状盆地形成过程及其独特面貌。 国内罕见的深切峡谷与深切曲流 大金湖 大金湖 丹霞地貌出露海拔240-907m间,由于断裂纵横,发育奇特的网状峡谷及巷谷、深切曲流、及河流袭夺现象。以上清溪风景区最为典型。上清溪从崇际至长兴段长6km,峡谷宽一般4-8m,最狭窄处2.5m。两岸一般高120-160m,最高处200m。天为山欺,水求石放,漂流其间,两岸奇石异洞,目不暇接。上清溪东北7km处的锦溪,由碗厂至下码头段流程7.5km,直线距离仅2km,共有9道弯,曲折率3。其中有8道弯为180°急转弯。峡谷平均深170m,最深处250m,峡谷最宽处10m,最窄处1.53m。峡谷之深、之曲,实属罕见。 石辋大峡谷,长6km,笔直自北而南,古河流也曾是自北向南流,由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后,差异性升降运动产生河流袭夺,使河流至龙丹口转向东流,折复向南、西,又流到纵谷南段,使中间成为干谷。其典型性可以作为教科书的教材。 独特的水上丹霞 金湖位于 大金湖 公园中段,湖区原为金溪一段,1980年建造水电站后形成面积36km2水面,从此,浩瀚幽深的碧水与千姿百态的丹山,构成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而闻名海内外。山水交融形成的水上一线天、水上二线天、水上大赤壁、情侣峰、猫儿山、玉柱峰等景点都是国内稀少的,有些是独有的。 中国东南最高、最古老的丹霞地貌 公园内峰林、峰柱、方山、尖峰众多,不下200余座,且形态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龙王岩、八仙崖。八仙崖高907.6m,与湖面高差达637m。黄进教授根据上清溪河流阶地沉积物的热释光测年数及相对标高得知金湖平均地壳上升速度为0.586m/万年,并依此大体推算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崖丹霞地貌形成已430万年、760万年、1100万年、1190万年,八仙崖在中国东南沿海诸省丹霞地貌中海拔最高,年龄最老。 八仙崖 龙王岩 多、大、奇异的洞穴博物馆 区内洞、 大金湖 穴、岩槽以其多、大、类型齐全、形态奇异而堪称"丹霞地貌洞穴博物馆"。大、中、小型蜂窝状洞穴到处可见。槽状、竖立状、扁平状、方形、圆形、额状、香蕉状、包厢状……且槽中有洞、洞中有穴。以上清溪两岸及金湖沿岸最为发育。特大型的甘露岩洞,高80余米,宽、深各30多米,由风化-溶蚀-崩塌而成,洞顶见石钟乳。宋绍兴16年,于洞中建甘露寺,寺前仅由一根木柱撑起四幢重楼叠阁,"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发育于天台岩丹崖上的大型岩槽,长360m,最深6.7m,内建有天台寺,为国内罕见之大型岩槽。 奇 险秀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景观 公园西南 大金湖 侧有海拔1857m的白石顶和宝峰山,构成金饶山景区,属花岗岩石蛋地貌景观。奇峰、异石、瀑布、深穴相映成趣,是有待开发的风景区。 2001年7月,在泰宁召开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讨会上,与会的53位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大金湖丹霞面积大、特色地貌发育典型、类型众多、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关系清楚,稀有景观众多,在全国丹霞地貌区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是一处集典型地质、地貌科普旅游和观光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优质地质公园,已具备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并联名推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现已批复)。国家地质公园必将有效地 大金湖 保护大金湖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丰富大金湖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提升大金湖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促进我县旅游业及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元旦,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五任院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地质公园计划专家组成员赵逊先生,实地考察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后,欣然赋诗:"龙蟠碧溪杉阳镇,鱼跃金湖薄雾蒸;仙峰寿壁呈祥瑞,钟山鼓岭施甘露;天迹飞瀑赤崖泻,松竹叠翠在鸟鸣;水上丹霞犹遮面,自古英才出泰宁"。 2006年5月,厦门著名人士万金锋畅游了大金湖,并赞誉大金湖为“海峡西岸第一湖”。 大金湖看点水漈瀑布 又称白水漈瀑布。瀑布分为两层,间距百余米,上为斜漈瀑布,下为水漈瀑布,远眺似白练悬空,是金湖最大的 大金湖 瀑布。它发源于泰宁第二高峰——峨嵋峰的九栋岭,在两山对峙间,石峡中开,流水奔突而下,汇聚沿途的小溪、山泉注入金湖,百米之外便能听到瀑布轰雷般的响声。每当雨过天晴,瀑布周围雾气腾腾,在阳光的照耀下,还可以看到一道彩虹悬挂其中,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赤壁丹崖 宽约500多米,高约100米,壁面寸草不生,如城垒突兀,倒影红透湖水,因此巧借古之“赤壁”的名声,直呼其为大赤壁。碧水丹山,斐绿叠丹。虽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但绿水浩荡,丹崖壁立,斑斓绚丽,气度不凡,别有一番意境。 水上一线天 是金 大金湖 湖景区很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岩危壁峭,合掌双峰相互挤扎,湖水上涨浸过山腰,形成深绿色的狭长水巷,只容一只小般擦崖而过。峭壁竦立间突出的五道石棱,人称五马落槽。峭壁上长满各类花草,其中有石兰、吊兰和还魂草等,还有两股飞泉由上而下直泻深潭,响声铮铮然,更显得潭色如碧。幽谷迷律俗称“二线天”,旧称二十四溪,是指弯弯曲曲二十四弯的意思。水道长2千米左右,两岸悬崖峭壁,花草攀崖,修竹成林,禽鸟时现。船只在幽静的峡谷中左弯右转,给人以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感觉,因此雅称为幽谷迷津。尽头有块岩石挡住去路,看似船只进不了,其实可以进去,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船只沿石壁擦过,有一块圆溜溜的巨石,在两边水中各映出一线;仰望,则形成一个弧形,便是“水上二线天”。 [编辑本段]大金湖美食 泰宁县因气候原因,地方菜肴口味金溪上游偏重、偏辣、金溪下游偏淡,淳香浓厚,地方特色菜有“金湖鱼头”、“ 大金湖 鲤鱼粉丝”、“酸菜小笋”、“农家豆腐”、“鳡鱼”、“腌肉香菇”、“红烧狗肉”、“清蒸桂鱼”、“清炖鲶鱼”等。各宾馆、酒家均可提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菜肴,同时,各宾馆根据各店特色推出食用菌系列、鱼系列、药膳滋补系列、豆腐系列、素菜系列、野菜系列等五个系列的菜肴。泰宁民间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至今仍在我县广阔城乡久传不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风味小吃有五十余种。其中较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碧玉卷”(俗名叫“韭菜糍”,原料为纯真大米和碧绿的韭菜,烙成薄饼,卷入香菇、鲜笋丝等馅料,煎成筒状,油软润滑,色香味俱佳)、“状元糍”(又叫糯米糍,用质地纯正的糯米作原料,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糍团,用黄豆粉、花生粉、芝麻等作佐料,吃法多种多样)、“暖菇包”(用鼠曲草和米浆为原料,包入鲜笋丝、腊肉、豆腐干等馅料,蒸熟即可食,每年春社<农历二月初四>家家户户做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仙草糕”(用鲜仙草和食米为原料,煮成碧绿色的浓糊,待冷却凝固后切成方块,趁热食之,软滑芳香,吃后全身凉爽,暑气全消),其余的还有“白条鱼”、“尚书酒”、“馅心馒头”“乌株粳米糍”等等,我县各小吃店均可提供泰宁特色小吃。 暖菇包子 又 大金湖 称包糍 暖菇,学名叫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温味甘,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之功效。泰宁民间每年在“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暖菇包的制作因方法不同,有包子和包糍之分。泰宁的龙湖、黄厝、与三地等农村,盛行做包糍,包糍是用碾碎暖菇粉与炊熟的米饭(六成糯米、四成食米)舂打成糍,切块、捏成筒状,放馅(以腊肉、香菇、鲜笋、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两边合拢捏紧,蒸熟即成。其余的乡村则盛行做暖菇包子,先将食米、糯米浸泡后,加上刚采摘的暖菇,磨成米浆,装入布袋里砸去多余水份后,入热锅煮成糊团,再将糊团搓成一小块,做成锅状,填入馅料,封口后装入蒸笼蒸熟即为暖菇包子。 鼠曲草 鼠曲草生长在河畔,山坡,地角,清明前后特别繁盛。你也可以叫它清明菜的,它可是好脾气,不会记较的。 大金湖 名字只是代号,皇帝和叫花子,不都只是一个称谓吗?功用仅在于区分某甲非某乙。清明菜铺满河畔,与白茅,铁纤草,笔筒草友好相处。它先是一星半点拱出地面,象汪洋中的一个个孤岛。叶片一点点伸展,茎一节节挺进,终于蔓延成燎原之势。清明菜全身被茸毛,丝绸般柔滑。黄色的小花攒成团,象一群闹喳喳的小姑娘,挤在门后,好奇地向外张望。清明菜很难发育顺畅,嫩叶还未舒展开,便被掐下,成为果腹的菜肴。掐去嫩尖的地方又发出更多的枝桠。所以清明菜几乎都是匍匐在地,一株草就是一大蔸。长满清明菜的河畔,绿水环绕,芭茅覆盖着沙洲,淡薄的青雾罩着河堤,城市,桥。清明菜上总是沾满了露水,那晶莹的水珠,谁说不是具有魔法的水晶球呢? 风味小吃 碧玉卷:以大米和韭菜为原料,磨成浆,用油烙成薄饼,卷入香菇、熏肉、笋丝、豆腐干等馅料,煎成筒状,油软润滑,色香味俱佳。有“报春淑女收画卷”之说。 仙草糕:泰宁俗称凉粉。用米粉配仙草加井水在锅里煮沸,冷冻结块而成。夏季吃凉粉可降温防暑,清热解毒,祛病消灾。有“翡翠西施伴仙草”之说。 尚书酒:泰宁俗称酒酿。相传是南宋状元邹应龙在朝廷担任户部、工部和礼部尚书时,从宫廷带回秘方,结合地方酿酒工艺制做而成。尚书酒色泽淡黄,纯清透明,醇和可口,营养价值高,有益身体健康。有“营养金汤秘方酿”之说。 白条鱼:金湖特产,数量众多。沾上椒盐、薯粉,用烫油炸,味香酥脆,配以酱油、香醋、蒜泥为佐料,味道好极了!有“金包银鱼柳成串”之说。 舂糍粑: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泱泱中华大国以“食文化”而饮誉天下。泰宁人每逢婚丧酒宴,少不了要舂糍粑,为酒宴“垫底”,俗称“饱料”。泰宁自古少面粉,食品就在“米”上做文章。糍粑制作方法是:先将淘洗浸透的糯米(或粳米)用大蒸笼蒸熟,然后倒入石臼中舂烂成糍,取出捏制成各种形状的糍粑并点上小红点。如用糯米可做成糯米糍、状元糍等。用粳米可做成白果、丸子、清明糍、上元糍、乌楮粳米糍等。做糍的过程中,一家老少乐融融,全族上下喜滋滋。人们品尝美食,觥筹交错,一派喜庆景象。有“白面书生状元红”之说。 特产 大金湖盛产各类天然淡水鱼,如鳡鱼、金湖白鱼、银鱼、鱼条、鱼片、翘嘴鱼、桂鱼、鲤鱼、黄安等十几个品牌

广东各地清明美食有这些 看看你是哪里人

泰宁的美食有哪些?能详细的介绍一下吗?

1、有机鱼

好山好水出好鱼,在烟波浩渺的大金湖碧水中,纯天然的有机鱼是独特的美味。大金湖有机鱼野生,属于放养状态,而且水质清澈,所以肉质自然细腻鲜嫩。作为一个肉食动物,小编尤其对这种有着绝佳好味道,且营养价值高,更不会发胖的食物无力反抗,清蒸、红烧、椒盐、糖醋……一鱼多吃,五彩斑斓,连带着心情也美好了起来。

2、游浆豆腐

豆腐,“兜福”,泰宁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而泰宁最讲究的豆腐,莫过于上青游浆豆腐了,它历史悠久,一直坚持古法制作,既不用石膏也不用卤水。由一种豆腐变幻出一桌的饕餮盛宴,能让不喜欢吃素的人都爱上它。有诗赞“游浆豆腐百年酵,咬嚼一块味百年”。

3、、乌凤鸡

泰宁的本鸡煲,有一道你绝不能错过的美味,就是“金湖乌凤鸡”。这种鸡早在宋朝泰宁就有农户散养,具有“三乌”特征(皮、骨、肉都为黑色),又因外貌俏丽被人们称为“乌凤鸡”。这种鸡是一种食用兼药膳的高蛋白、低脂肪的有机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当地人奉它为山珍极品。

4、 稻田鸭

干煎鸭是泰宁的农家特色菜,小编认为这是禽类最好吃、最过瘾、最解馋的做法。以地道的稻田鸭为原料,鸭肉色泽油亮,外焦里嫩,香味浓厚。咬一口鸭肉,微带韧劲,香酥多汁,从肉香到骨头里——超级过瘾!小伙伴们,如果你是一枚正宗的吃货,就绝对不能错过我们泰宁的干煎鸭。

5、 土猪肉

杀猪宴是泰宁山区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传统的流水席。过去,在农村过年时吃杀猪菜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及邻居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就是充分利用一头猪做出的猪肉全席,称得上是猪肉美食的极品,是一道带着浓浓乡愁的美食。

6、 杉阳三宝

杉阳三宝是哪三宝?毛尖笋+魔芋+牛腩!泰宁人喜欢吃笋,泰宁的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出产,由于气候和土质的特点,质地鲜嫩。泰宁春笋还有一种传统吃法,就是将春笋制作成笋干。以春笋做成笋干居多。而魔芋也是泰宁特色的风味农家菜,方言称“葛子”。这三种菜经过火候的碰撞,那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两道靓汤

7、菌菇汤

菌菇汤制作简便,口味好又有营养,一般是以茶树菇、香菇、金针菇、凤尾菇等菌类为原料。在泰宁,最高大上的做法是红菇蛋羹汤,这可是招待客人的顶配。而茶油香菇汤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泰宁是闽西北山茶油主产地,食用茶油可提高人体酶的活性,提高代谢率,改善体质,增加人体免疫力机能。

8、 石斛汤

泰宁有仙草,便是铁皮石斛了。泰宁的铁皮石斛多生长于悬崖赤壁之上,饱浴云雾雨露之滋润、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可治病救人、驱瘟辟邪,为民造福,真正的养生极品。来泰宁,喝一碗用铁皮石斛煲的浓汤,在看看大金湖的仙寿赤壁,真仙高寿也!

两道主食

9、碧玉卷

碧玉卷又名韭菜糍,因其外皮和有韭菜,呈翠绿色,看起来像碧玉一般,以此得名。相传北宋年间,泰宁人叶祖洽家境较为富裕,16岁时隐于到离县城100多里外的龙泉岩潜心研究经史。北宋熙宁二年,叶祖洽进京赶考时,其母用韭菜、大米做成碧玉卷,为他践行。叶祖洽高中状元荣归故里后,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又大摆碧玉卷宴席宴请亲友。从此,“碧玉卷”名声大震,成为数百年来久传不衰的风味小吃。

10、 暖菇丸子

暖菇丸子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鼠曲草,泰宁方言称“暖菇”,初春时分生长在田野间,性温味甘,入夏开黄白色花,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筋骨的功能。

清明节吃什么食物

清明节吃的有:

1、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后制成的团子。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2、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清明节有哪些特色美食?

清明节都有哪些传统美食 盘点18款清明节传统食物

1、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实际是用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现在除了糖豆沙馅的青团,市面上还创新的出现了很多其他口味的青团,例如肉松馅和芒果馅的青团子。

2、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暖菇包,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4、艾粄(bǎn)

客家人清明节要吃艾粄,因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5、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6、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7、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8、乌稔饭

说道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10、朴籽粿(guǒ)

吃朴籽粿是潮汕人的清明食俗。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11、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12、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13、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14、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15、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16、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17、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18、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img]泰宁县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侧记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