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战犯谁的结局最好(特赦战犯谁的结局最好看)
周养浩特赦后在1990年,周养浩在无限乡愁中去世,终年80岁。
1956年周养浩被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但表现却一直不怎么好。他工于心计,加上是搞法律出身,就拼命为自己辩护,每次提审让交代问题,都变成自己无罪辩护的舞台。他总认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从法理上讲自己是无罪的。
《特赦1959》的剧情:
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他们的灵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肯定了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场上的功绩。功德林的战犯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开始主动交待自己的历史和罪行。1959年国庆前夕,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的特赦令。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
在解放战争胜利以后,被我国俘虏的很多国民党官员也因此成为了战犯,他们在战争时期做过很多伤害人民的事,因此在接受了人民的审判之后,他们大多被关进了劳动改造所进行改造,以防止他们再次与人民为敌。在1975年的时候,我党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因此对这些关押了25年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特赦,将200多名战犯释放出来,再将其释放以后,我国政府也没有对他们进行非人道的制裁,反而是给予了充分的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去向。
在这些战犯中,大部分人都选择回到老家回归平淡的生活,做回一名普通人。而对于一些仍然心系国民党的战犯,他们便向台湾当局发起了申请,想要继续去台湾为国民党效力。对此我国也并没有拒绝,而提出申请的总共有十人。然而,当时台湾当局出于这些人可能会对台湾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就拒绝了这些人的申请。这些人在受到台湾的拒绝之后非常懊恼,随即开始自寻出路了。那么,被特赦后申请去台湾的十名战犯结局都怎么样呢?有一人因此自杀,其余九人结局如何?
在受到台湾的拒绝后,有四人选择流亡美国,他们分别是段克文,周养浩,陈士章和王炳樾。自然都沉在国民党中担任高职,也都曾经做出过很多对不起人民的事,因此他们才会选择流亡美国,无言面对人民。其中最为知晓的便是周养浩了,他曾是国民党一名高级特务,更是参与了暗杀杨虎城将军的行动。这四人在流亡美国以后生活并不如意,最终也都是客死异国,郁郁而终。
还有两人选择去了香港,他们分别是蔡省三和王云沛。在十人中还有三人选择留在了内地,他们分别是杨兰顿,赵一雪和张海商,三人在国民党中担任的官职不高,因此思想也没有那么顽固,在受到台湾的拒绝后他们就选择留在了中国,后来还成功进入了政府机构。三人的晚年生活也最为平静。最后还有一个结局比较特别的人叫张海石,他也是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在受到台当局的拒绝之后他深感无望,遂选择了自尽。
最著名的特赦罪犯有:末代皇帝溥仪,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第一次特赦(1959年12月4日):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被特赦的战犯中,包括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蒋介石集团的高级将领,如王耀武、杜聿明、郑庭笈、陈长捷、宋希濂等。还有部分日本战犯。
第二次特赦(1960年11月28日)
1960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释放了50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45名(如范汉杰、李仙洲等强硬人物),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三次特赦(1961年12月25日)
1961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释放了68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61名(如廖耀湘、杜建时等),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7名。
第四次特赦(1963年4月9日)
1963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释放了35名“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30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五次特赦(1964年12月28日)
1964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释放了53名“已经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包括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45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7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六次特赦(1966年4月16日)
1966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释放了57名“已经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其中包括有原属蒋介石集团的战犯52名,原属伪满洲国的战犯4名,原属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1名。
第七次特赦(1975年3月19日)
1975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全部在押的战争罪犯,这次特赦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一次赦免。此前,毛泽东曾批示:“一个不杀”,“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在具体政策和待遇方面特别交待:“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