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就是满族吗(女真族和满族的区别与联系)
女真族和满族都属于肃慎,在他们的语言中,二者的发音相近。《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的一段话,他说:“昔大辽帝欲杀忠顺安分之人,故我金汗兴师征辽,得天嘉佑,以辽国基业授予金汗。”在这里,努尔哈赤用“我金汗”来尊称金代,说明他自认金为其先祖。
女真族和满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女真族和满族皆起源于古肃慎。
2.满族皇室属于建州女真部落。努尔哈赤创建的政权称为“后金”。
3.女真族和满族共同的民族特色。他们善骑射;多勇力;通鹿鸣;喜穿貂。
4.满族逐渐发展为新的民族共同体。
女真族起源于古肃慎。
《大金国志》记载,“金国本名是珠里真,与清朝旧称呼珠申相近,都是肃慎的转音。”也就是说,女真族和满族都属于肃慎,在他们的语言中,二者的发音相近。
《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的一段话,他说:“昔大辽帝欲杀忠顺安分之人,故我金汗兴师征辽,得天嘉佑,以辽国基业授予金汗。”在这里,努尔哈赤用“我金汗”来尊称金代,说明他自认金为其先祖。
他统一女真各部后,称为后金国汗,这个称呼也表明他系金代后裔。乾隆皇帝组织大臣编写《满洲源流考》曾说“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就是说,满洲话金的发音是“爱新”,与满族的爱新觉罗氏同源。
此外,满族沿用了女真人的姓氏,比如满族的八大姓中的富、那、赫等,原本就是金代女真姓氏。
明朝时期将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每一大部又有几小部。完颜部属于建州女真,叶赫部属于海西女真。慈禧就是海西女真的叶赫部。
野人女真总体比较分散而且偏远,大部分在东北的苦寒之地。《大明会典》记载:“极东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中国(中原)远甚,朝贡不常。”说明在明朝的时候,野人女真就未完全臣服。
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部。在他25岁那年,明总兵李成梁攻打古埒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均于战火中丧生。于是,他起兵复仇,后又通过征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各小部,成为建州女真大部落的首领。
当时,努尔哈赤带给朝鲜使臣的回帖,自称“女直(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
此后,努尔哈赤又统一了海西女真及部分野人女真,创建了“后金”政权,这就是清朝的前身。
1.善骑射。
《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人,善骑射,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北盟录》亦载:“女真善骑,上下崖壁如飞。精射猎,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推)〔摧〕之。”
这些史料说明女真人善于骑射,攀岩崖壁技术了得。早期女真人朝贡中原的时候,经常用自制的弓箭,也能说明他们精于骑射。
2.多勇力。
《三国志》中记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人多勇力,土气寒,剧于夫余,古之肃慎氏国也。”《契丹国志》记载:“渤海国,男子多智勇。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语。”《松漠纪闻》也有类似记载。说明女真人勇猛无敌。
3.通鹿鸣。
女真人精于狩猎,他们能够用木为材质制作哨具,这种哨具很像鹿头,带上之后鹿不会怀疑,而且他们还会用桦皮作为号角,吹出呦呦鹿鸣的声音,将鹿聚集在一起再捕射。
《通考》记载:“女真,俗勇善射,能为鹿鸣,以呼群鹿,而射之。按:今哨鹿之制,以木为哨具,又像鹿之首,戴之使鹿不疑,惟精于猎者能之。”《北盟录》也有记载:“女真……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鹿射之。”
4.喜穿貂。
女真人生活的地方主要在东北极寒地,因此,他们的衣裳也有自身的特色,喜欢穿貂鼠、狐貉大衣。最初他们喜欢穿素色衣服,金灭辽之后,才慢慢有纹饰。
如《北盟录》记载:“女真地极寒,衣黑裘、细布、貂鼠、青鼠、狐貉之衣。”《大金国志》亦记载:“金俗好衣白,自灭辽臣宋,渐有文饰……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皮,或羔皮为裘。”
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将女真所属地域正式命名为满洲,从此,满族从古老的女真族中脱胎而出,成为新的民族。次年,皇太极将国号定为“大清”。
其实,“清”与“金”也是转音。当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人参考契丹文创制女真文。后来,努尔哈赤命人借鉴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创造了满文。女真文和满文借鉴的基础文字不同,导致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文字的不同标志着满族逐渐发展为新的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