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宝玉最后死于冰天雪地)
虽然善良的人们都以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为始终放不下林黛玉,最终出家做了和尚,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可实际上,贾宝玉并没有去当和尚,而是死了,并且死得很难看。
红楼梦:贾宝玉的最终结局并不是去当和尚,而是死于冰天雪地。
虽然善良的人们都以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为始终放不下林黛玉,最终出家做了和尚,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可实际上,贾宝玉并没有去当和尚,而是死了,并且死得很难看。
1、顽石的初衷就是下世享受富贵,并非来度化他人
大家不要忘了,青更峰下的那块顽石最初来红尘的目的是什么,他只想在那富贵温柔乡里享受一番,而并非是在看破红尘之后,出家从佛度化他人的。
所以,他没有那么深的觉悟,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
他本身是一块顽石,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而非肩负某种使命。并且,他最初也允诺了的,待富贵梦醒后,他仍然回到青更峰做他的顽石,变回原形,继续任人践踏。
后来,也果然被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打回原形,带回了青更峰,这就是他的命定结局,无可更改。
也就是说,“贾宝玉”实际上是没有肉身和形体的,他的形体是脱胎于“甄宝玉”,也就是克隆了甄宝玉的形体容貌,而贾宝玉的元神就是一块顽石的灵魂。也就是一块成了精的石头。
在《红楼梦》即将结尾的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隐约透露出贾宝玉“已经死亡”的事实和线索。
那是贾宝玉中举后,想要跟随癞头和尚出家的一个桥段。他似乎是想最后一次拜别父亲,于是,就徒步去了父亲任职的地方,当时的贾政看到宝玉后,惊愕不已。
那个时代,没有飞机与火车,贾宝玉是怎么突然出现在贾政“面前”的?
咱们看看原文是怎样描述的:
贾政想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
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
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
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光头赤脚”“夹住宝玉”。在冰天雪地里,贾宝玉竟然光头赤脚,这是一个凡人能够达到的段位么?
虽然习武之人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可贾宝玉并非习武之人,而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本就身体羸弱动辄生病。
从何时起,身体素质变得这么好了?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丫,双足居然没被冻掉?这是一个凡人所能做到的么?
很显然,此时的宝玉已经不是“凡人”了,而是生魂离体,就为了来辞别父亲。
并且,他拜别父亲的礼数也是依俗人之礼,是拜了四拜,而不是像出家人那样双手合十,行稽首礼。
所以说,这哪里是出家?分明是一个即将往生的俗家生魂啊。
再看看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行为表现,就更令人质疑了,他们不是在后随行,或陪伴,而是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地“夹住宝玉”。这是什么动作?分明是押送啊。
这个动作的潜意识就是:“咱们看紧了他,可别让他跑了。”
如果宝玉是因为看破红尘自愿出家,哪里需要别人“押解监督”?看意思,贾宝玉完全是被逼无奈的,是非常不情愿的。他此时的处境更像是“无路可逃”,而并非是万念俱灰、甘愿皈依。
2、宝玉的去处,即是“来处”
我们继续看原文,看宝玉是不是“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换句话说:“起点既是终点,来处既是归处。”原文如下:
贾政不顾地滑,急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哪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关键词是:“青埂之峰”“归彼大荒”。大家都知道,最初,贾宝玉就是青更峰下的一块顽石,因为贪恋红尘富贵,所以才恳求再四,让癞头和尚带他去那温柔富贵乡里体验一回。
如今,黄粱梦醒,他自然是要被“打回原形”,重新回到大荒山无稽崖的。
这块顽石,原本就是一块“成了精”的石头,如今肉身已灭,自然要回归大荒山了。
而且,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生怕他的魂魄继续贪恋红尘,去附着别人的肉身,继续沉迷于声色富贵中不能自渡,所以,才把他的生魂“夹在中间”,强行把他带回青更峰。
这个情节与贾瑞正照“风月宝鉴”时,然后被鬼差锁住魂魄带走的情节多么相似?还有秦钟在弥留之际,也是被两个阴差锁住魂魄强行带走的。
因为人都不愿意死,死后的魂魄都舍不得离开亲人。所以,那些脱壳的生魂需要在一些“外力的挟制”下,才肯去往“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