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位置在哪)
汉末三国时期的官渡,就在如今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原阳县大宾镇的马头村。本世纪初,在原阳县大宾镇马头村村西的五佛寺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文物——《皇经碑记》与《重修碑记》。在《皇经碑记》中,有关于阳武县古官渡村居民的善行记。
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经过多年征战,曹操相继平定了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
不仅占有疆域更加广阔,军事实力也有大幅提升,已经具备了与河北袁绍抗衡的实力。曹操与帐下谋士团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筹划,定下了偷袭邺城的计划。
不过,就在曹操准备采取行动之前,刘备利用曹操的疏忽,从许昌逃到了徐州,公开打起了反曹旗号。与此同时,刘备也将这一绝密计划透露给了袁绍。
得知曹操的偷袭计划后,袁绍非常气愤。在歼灭了盘踞幽州的公孙瓒后,袁绍聚集了十万之众,以“清君侧”为名,对曹操发起进攻,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的战略决战由此展开。此战从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拉开序幕,直到第二年十月才宣告结束,史称“官渡之战”。
至于官渡之战的经过及结果,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要介绍的是只有一个问题:此战的主战场——官渡究竟在如今的哪个地方。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官渡的位置是在如今的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境内。《中国史稿》称,曹操与袁绍交战初期,充分利用了袁绍迟疑不决的特点,迅速调整兵马,率先击溃了屯守徐州的刘备势力,断绝了后顾之忧,然后回兵黄河的官渡,与袁绍对峙。其中明确指出,官渡即今河南中牟。
《中国史纲要》称,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发生了大规模会战,也将官渡标注为如今的河南中牟。
《中国古代史纲》中称,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一万多人的兵力在官渡全歼袁绍的七万精锐。该书中官渡的指向,也在如今的河南省中牟县。
另据《魏晋南北朝史》称,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回到许都后,针对袁军的部署进行了战术调整,分兵屯守官渡。该书中将官渡标注为如今中牟县县东北的十二里处。
在《河南省志》中,官渡也有具体的指向。该书称,两军主战场有一座官渡桥,周边的村落以桥为名。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军在此处大破袁绍。该书明确指出,官渡桥的具体位置在中牟县东北五里处的绍岗乡境内。
而在《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中,官渡又成了黄河的一个渡口。该书称,官渡是当时黄河岸边一个渡口,具体位于如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县城东北的黄河南岸。曹操率两万人北上迎敌时,在此处与袁绍大军相遇。
以上的几处史料中,无论将官渡定性为桥梁、村庄还是渡口,它的位置都在如今的中牟县境内。
不过,有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并提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认为官渡的具体位置并不在中牟县,而是在如今的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境内。
根据相关史料中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设置了阳武县,治所在如今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原阳县县东三十余里处,该县又被称为“博浪沙”。秦末时期,该地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张良刺杀秦始皇事件,由此名闻天下。
西汉时期,朝廷在阳武县县城之西又设置了原武县,治所在如今的原阳县城关镇。此后,原武县历经数次沿革。
隋朝时期,原武县更名为原陵县,进入唐代后复命为原武县。至两宋时期,原武县又几经废除与复置。
直至上世纪中叶,原武县与阳武县合并,称为原阳县并延续至今,即如今新乡市下辖的原阳县。
据《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时期,命人开凿了一条东南流向的鸿沟,将黄河水引入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浇灌农田,保障民用。鸿沟从阳武县县南穿过,此水段被命名为 “官渡水”。
不过,在《史记•河渠书》中,对鸿沟却有不同的说法。该书中称,鸿沟与官渡水其实是两条不同的水系,流经阳武县的为官渡水,流经大梁的为鸿沟,也称为汴水。
两处史料中虽然水系有所不同,但是流经阳武县的官渡水是一致认定的。这也表明了官渡在如今的原阳县境内,而曹操的军营就在此水系附近。
清康熙年间的《阳武县志》与清乾隆年间的《怀庆府志》中称,官渡在阳武县县东南的十里处,曹操与袁绍曾在此处对峙与交战。
《阳武县志》对官渡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补充说明。该书称,官渡在阳武县县城东南的马头集。汉末时期,袁绍与曹操曾在此地对峙。马头集附近有一处山岗,是曹操率部斩杀颜良的地方,又名“颜良岗”。
在这几处史料中,都将官渡的具体位置定位在了如今原阳县境内的大宾镇马头村。
本世纪初,在原阳县大宾镇马头村村西的五佛寺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文物——《皇经碑记》与《重修碑记》。在《皇经碑记》中,有关于阳武县古官渡村居民的善行记。
而在《重修碑记》中则明确指出,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秋九月,曹操与袁绍在此地相互对峙并交战数月,最终曹操偷袭了袁绍的粮草辎重,袁绍战败后被迫引兵远遁。这两件文物的出土,也有力证明了官渡之战就发生在马头村。
综上所述,汉末三国时期的官渡,就在如今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原阳县大宾镇的马头村。
参考书籍:《三国志》、《史记》、《阳武县志》、《怀庆府志》、《河南省志》、《中国史稿》、《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史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运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