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哪里(庄周梦蝶的故事寓意的感悟)
《庄子·齐物论》中有个“庄周梦蝶”的故事,说的是庄子从道家角度对梦的认识和思考。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蝴蝶四处遨游,逍遥自在,忘了自己是由庄子变化而成的。忽然梦醒,庄子发现自己仍然是人,而不是蝴蝶。
做梦是一种奇妙的生理和心理现象。1899年,精神分析之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学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现。
由于弗洛伊德最先从科学的角度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该书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在此之前,虽然人们对做梦现象进行过许多探索,但受制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梦的种种解释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中国古代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试图通过梦来预测人的祸福,就误导了人们几千年。而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则被一个梦困扰了一辈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邑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形成了道家学派。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
《庄子·齐物论》中有个“庄周梦蝶”的故事,说的是庄子从道家角度对梦的认识和思考。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
蝴蝶四处遨游,逍遥自在,忘了自己是由庄子变化而成的。忽然梦醒,庄子发现自己仍然是人,而不是蝴蝶。庄子于是迷惘了:我究竟是人还是蝴蝶呢?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呢?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庄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与蝴蝶,实际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
如同液态的水,在零度的环境下会变成固态的冰,加热到一百度时会变成水蒸气,而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这样不断变化的,人生也是这样不停变化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庄子把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称之为“物化”。
既然一切都是“物化”,那么我与蝴蝶、真实与虚幻、生与死、是与非等等,都只是状态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显然,庄子的这种认知是片面的。
庄子鼓盆图
错误的认知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庄子因此成了不可理喻的另类。《庄子·至乐》中,有个“鼓盆而歌”的故事,就令人大跌眼镜。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老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中,看见庄子两腿八字张开坐在棺旁,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没有一点悲伤的样子。
惠施觉得庄子太寡情,于是批评他说:“你的妻子与你共同生活多年,为你生儿育女,奉献一生。现在她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敲着盆子唱歌。
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也悲伤过。继而一想,生命都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生与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循环往复。
我妻子去世,实际上是回归自然。如果我哭哭滴滴,那就违背了生命的原理,所以我要敲盆唱歌为妻子送行。”显然,庄子从观念上突破了生死的界限,认为生与死只是状态转化,没必要悲喜。
这种不近人情的生死观,实在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接受。
更极端的是,庄子甚至认为,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庄子·至乐》中,庄子通过骷髅的描述,把死亡状态说成了快乐世界。
庄子在去楚国的路上,看见路边有个骷髅。
他用马鞭敲了敲骷髅,喃喃道:“你是死于意外事故,还是死于国家战乱?或者是干了什么坏事,怕连累家人而自杀的?或者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死去的?又或是阳寿已尽,自然死亡的?”说完。
庄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拾起骷髅拿去当枕头。半夜里,庄子梦见骷髅对他说:“从你的谈吐来看,好像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不过,你说的那些话,都是活人的忧患,死了就没有这些忧患了。
你想听听死人的情形吗?”庄子说:“愿意听。”骷髅说:“人一旦死了,上无国君统治,下无官吏欺压,也没有一年四季的冷热寒暑,从容自在,与天地共长久。
即便是一国之君,也没有我们这么逍遥快乐。”庄子有点不信,便故意试探他:“我让掌管生命的神灵来恢复你的躯体,让你重生,把你送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你愿意吗?”骷髅听后,眉头紧锁。
断然拒绝了庄子的提议:“我不想放弃君王般的快乐,回到人间去受苦受累。”庄子与骷髅的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庄子试图为人生寻求一条解脱和超越之路。
庄子问髅图
庄子的生死观,还能从《庄子·大宗师》中两段关于生死问题的对话中得到体现。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是好朋友。子舆生了一场大病,变成了一个佝偻人。子祀前去探望,发现子舆依然很乐观,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子祀问他:“你不为变成现在这模样难过吗?”子舆平静地回答:“无论老天把我变成什么模样,我都会甘心接受。如果把我左臂变成公鸡,我就用它来报晓。
如果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就用它来打鸟。如果把我的屁股变成车轮,把灵魂变为马匹,我就安心坐上这辆马车。”不久,子来也生了病,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
他的妻子儿女都围在床边不停地哭泣。这时,子犁前来探望。见此情景,子犁说:“你们都走开吧,不要打扰他生命状态的变化。子来将去到一个另一个世界,也许会变成老鼠的肝脏,也许会变成小虫子的胳膊。”
而回光返照的子来,对生死也十分坦然。他用铁匠铸剑来比喻人生,说人在世间,就好比剑在熔炉中,要经历千锤百炼。这两段对话,可视为庄子对“物化”观点的强化。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庄子的“物化”说,或许是想帮助人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但必须承认,庄子的观点并无多大市场。庄周梦蝶,实际上让庄子陷入了“物化”的泥潭,终其一生无法自拔。
不过,尽管庄子的生死观不可取,丝毫不影响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庄子是道家学派集大成的人物。
哲学上他主张天道自然,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人类生存方式上他主张返璞归真。
他反对“仁义”和“法治”,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持批判态度,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
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
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