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如懿传》中的颖妃,原名叫巴林·湄若。这个角色其实是《如懿传》中后期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作为如懿的扳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搞定了全剧大boss卫嬿婉。
《如懿传》中的蒙古女子,历史上并未生育,却被封为贵妃
这些年后宫剧越来越吸睛,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关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在众多女性角色的背后,我们总是能看到他们在不公平的环境下,仍然不断努力的模样。
我们见过许多女人吃够了苦头,但也仍然熬不出头。同样的,也有些女人生来就好命,起点便是别人的终点,就比如《如懿传》中四十九部的代表,颖妃。
《如懿传》中的颖妃,原名叫巴林·湄若。这个角色其实是《如懿传》中后期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作为如懿的扳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搞定了全剧大boss卫嬿婉。
对于颖妃,我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直爽跋扈,怼天怼地,啥都不怕。其次便是颖妃有一个传闻中连乾隆都忌惮的蒙古四十九部,于是在宫里横着走,没有人敢以下犯下。
也正因为如此,颖妃这个人物有极大的冲突感,她明明是乾隆的宠妃,但是乾隆却对她格外忌惮,处处避让,这显然不像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模样。
而颖妃的地位,也并没有真的超越乾隆,她说白了还是母家送到大清“和亲”的公主,不管怎么样都不该对乾隆摆脸色。那么在这里,我们便仔细分析这种冲突感。
首先,我们就不得不提的是颖妃背后的四十九部。不谈及历史,我们从整个故事背景来看,蒙古四十九部是一个不小的势力,但是绝对无法撼动大清的地位。
如果四十九部和大清发生了争执,那必然是兔死狐悲,谁都吃力不讨好。
基于此,乾隆礼待四十九部,一方面希望他们别弄出什么幺蛾子,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巩固大清的江山,不受外敌的侵犯。
而从四十九部来说,依附大清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有那个野心,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也要独吞大清,这显然是非常不不符实际的“幻想”,所要付出的代价极大,且未必会成功。
而依附大清,不仅让自己有了背靠背的友军,还能维持四十九部的和平,这才是四十九部的核心利益。
说白了,一个领袖想要拓宽自己的领土,前提是要先守护好自己原有的城池。四十九部做的维护自己的城池。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发现,四十九部虽然归属于朝廷,但是他们和朝廷的关系是平等互助。虽然互为利用,但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愿意给对方留几分薄面。
四十九部确实“贡献”了一个公主给大清,但是他们这个“贡献”并非是牺牲,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宝贵”的公主,让双方合作更为稳固。
颖妃进宫并非是为了讨好皇上,而是代表四十九部门合作的态度。人家既然愿意把公主下嫁,那成了亲家关系,关系便更进了一步。
四十九部与朝廷的关系,也映射了乾隆和颖妃的关系。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女人依附男人,颖妃是乾隆的妾室。
但是从政治背景来看,颖妃和乾隆是“共存”,这其中没有任何谄媚,污蔑,甚至是践踏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难分析颖妃在后宫的冲突感了。
所有人都怕皇帝,为什么她不怕。因为后宫所有人都是乾隆底下的臣子,他们的身家性命都握在了乾隆一个人的手上。当乾隆能够独揽他人的人权和性命之时,他们只能讨好这个君主。
但颖妃不同,她所代表的四十九部是效忠大清,乾隆如果不满,也无法当机立断铲除四十九部,他们蒙古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力,并且足够团结,乾隆也无法“无脑”摧毁四十九部。
而这种母族的生命力,才是颖妃站稳脚跟的底气。
再说颖妃为什么敢在后宫作妖,那些太后不敢说的话,如懿不敢挑明的话,颖妃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
整个后宫,也只有颖妃敢指着卫嬿婉的鼻子骂她谄媚,哪怕对方是比她高好几个阶级的贵妃,她也丝毫没在怕的。颖妃不怕得罪人,这其中有几个底层逻辑。
其一,颖妃出身于蒙古,蒙古女人大多豪放,坦率,他们是那种当面可以干架也不愿意在背后悄悄说人坏话的“大女人”性格。那么对于颖妃来说,她自然不可能对卫嬿婉留情。
这两个人碰上都还好,但凡交锋了,颖妃必然是要开炮的。要不是因为后宫不能赤手空拳搏斗,否则颖妃打一顿都算轻的。
其二,颖妃的母家虽然以蛮狠暴力为生存法则,但是在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逻辑背后,其实是也能透露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也正如故事中的颖妃所说,卫嬿婉这样的女人,但凡在她额娘的身边,那就必然是要被打死的。也就是说,在蒙古,“人品有问题”就是死罪,被打死也不为过。
卫嬿婉不过是仗着皇帝的宠爱,颖妃才没办法。她必须要尊重皇帝的选择,但这不代表她要尊重皇帝选择的卫嬿婉。
其三,也正如我们所见,皇帝礼待四十九部。既然礼待,那凡事就要讲究一个“理”字。要说这颖妃虽然出口跋扈,但是谁又能说她说的是错的呢?
这满宫上下都知道卫嬿婉如何用手段爬上龙床,如何使用自己的小心计去害人,大家不过是看着她背后有乾隆撑腰,所以什么都不敢说。
但是颖妃可不同,她偏要说,说的那些话,又让人无法反驳。乾隆又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儿女私情,真的为了卫嬿婉,得罪蒙古四十九部呢。
而第四层隐藏更深的行为逻辑是颖妃对乾隆的认同,她相信他们四十九部依靠的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颖妃才敢去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是因为她知道皇帝其实是一个心中自有标杆的人。
一方面来说,她不可能干涉乾隆的决断,乾隆宠爱卫嬿婉,必然有其宠爱的理由。
而另一方面,她也相信乾隆是一个聪明人,不可能会为了这样一个小女子,伤了自己的心。孰轻孰重,大家都心知肚明。
颖妃的幸运,其实不仅仅是依赖于自己的娘家,而是她坚持自己的生存法则,勇敢且自信。
这其实是魏嬿婉远不可及的品质,故事中的颖妃深受巴达王宠爱,在蒙古的地位十分尊贵,犹记得颖妃进宫拜见如懿的时候,送的是他们蒙古的两个吉祥娃娃。
从这一个小举动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个女孩骨子里藏着的,是一个天真浪漫,纯粹可爱的灵魂。
这是一个在爱中滋养长大的女孩,所以她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面,也正如她到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她也能行得正做得直。
这其实需要极强的自驱力和判断力,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并非真的懵懂无知,她逢人遇事也有自己的判断力。
颖妃遮掩过锋芒,当卫嬿婉设计勾引皇帝的时候,颖妃自顾自吃肉喝酒,并没有为自己出头。
颖妃也敢于挑战权威,当乾隆沉迷于寒香见,怒斥三阿哥时,颖妃大声质问乾隆,是否是他们圣明的君主,而后被惩罚禁足。
颖妃也懂得借刀杀人,以力推力,颖妃在后宫真正施展拳脚的一步,便是告诉琅嬅的女儿璟瑟,卫嬿婉要取代如懿。
这也就造就了我们后面所见,璟瑟给乾隆吹耳边风,示意卫嬿婉行事不正,影响皇子。
卫嬿婉的倒台必然有颖妃的几分功劳,但她却从未居功,只像是干了一件她认为正确的事儿。后宫的女人大多被童颜同化,到了最后人人均有执念。
但湄若好像是那个意外,她总是明白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也知道该出手就出手,干脆利落,大大方方。
湄若身上总有一股朝气,这种朝气可以抵御后宫所有的阴暗。我们再仔细品味,湄若身上的这股朝气,不就是与生活对抗的毅力吗,这种不服输的劲儿,才是湄若能够泯然于众人的可贵品质。
生活无法把她摧毁,皇权不能,人性更不能。
湄若始终是那个湄若,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走自己坚持的道路,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