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三国曹彰曹植是否有被曹丕所杀)
史书上记载,曹彰封爵后拜见魏王,不得见,暴毙与自己家中,并非曹丕杀死。享年35岁,生命太匆匆。曹丕继位后,政局不稳,劳累过度,受风寒不治,公元226年逝,享年41岁。死后过了六年,曹植离世。也就是说,曹植也不是曹丕杀死。
“黄须儿”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作战勇猛异常,力大无穷能徒手搏虎,将大汉“帝国双璧”的卫青和霍去病当成偶像,希望自己像他们俩那样立下不世之功,就是不喜欢读书。
曹彰在《三国演义》里面写的事迹和正史《三国志》记载的差不多,都是勇猛无比,最后壮年暴毙而亡。
曹操和卞夫人共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只有曹熊身体不好,没有什么名气。
这三个儿子每人都继承了曹操的一样特长,曹丕打仗不如曹彰,文采不如曹植,但是玩政治两个弟弟就不如他了。
曹植在文治武功方面不如曹丕,但是其文采那是天下闻名,曹彰的文采和政治都不如两个兄弟,但是要论带兵打仗曹操所有儿子都不如他。
曹彰的勇猛是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天赋,小时候就臂力过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还能徒手搏猛兽,天大的胆子,貌似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
因为他胡须是黄色的,曹操称他为黄须儿,他很早就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对军事方面颇有建树。
曹操曾经劝他要读圣贤书,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你不好好读圣贤书,只会骑马射箭,只能逞匹夫之勇,没什么大用,带兵打仗做将军也要有文化。
就督促曹彰学《诗经》和《尚书》,曹彰没学几天就不耐烦了,跟身边人说:“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统帅十万将士在沙漠纵横驰骋驱逐戎狄,立功封侯,哪能做个博士儒生。他的偶像是卫青霍去病,人生目标是“封狼居胥”,他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
有次曹操问儿子们有什么理想,那时候他们年纪应该不大,曹彰说:“好为将”,曹操又问他为什么想当将军,曹彰说:“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这些话就是在说卫青霍去病那种名将,当将军才是他的目标,曹操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心里估计很高兴。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因曹操的原因,曹彰被封为鄢陵侯,这年他17岁,这是霍去病任票姚校尉第一次上战场的年纪。
《任城王旧事》记载曹彰从小就勇猛无比,力大无穷,弓马娴熟,据说百步之内能射断别人的头发和胡须。
当时乐浪郡献来一只猛虎,用铁笼子关着,当时力士们连看一下老虎都吓得发抖,曹彰直接抓住老虎尾巴缠在胳膊上,结果老虎贴着耳朵不敢出声。
后来南越国献了一只白象给曹操,曹彰用手捏住它的鼻子,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
据说曹丕曾铸一口万斤大钟,悬在文华殿,本来想换一处地方摆放,但是一百个大力士都挪不动,曹彰一个人竟然把钟背起来就走。
身边人无不惊叹曹彰的神勇,连曹丕都惊叹不已:“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以任城王的雄武,吞并巴蜀(蜀汉政权)就如同猫头鹰叼死老鼠一样简单。
虽然记载的有点夸张,但是从侧面反应出曹彰确实勇猛异常。
两年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十九岁的曹彰第一次自己带兵出征,当时代地北边的乌桓无臣氐等游牧民族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出兵平叛。
临行前曹操特意叮嘱他:“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在家里我们是父子,你现在领了将令我们就是君臣关系了,你要是犯法同样要受军法从事,希望你控制自己,引以为戒。
曹彰带着曹操的重托,带着部队浩浩荡荡的出征,为了安全起见,曹操把心腹谋士田豫给曹彰,好给他出谋划策。
当曹彰进入涿郡境内的时候,乌桓几千叛兵就攻过来了,当时曹彰大部队还没有集合,身边只有千把步兵,几百骑,情况十分不利。
这时候田豫给他出计谋把守关卡要害坚守,等待大部队援军到来再说。由于防备得当敌人攻不破防线,反倒被打的溃败逃散。
曹彰抓住机会亲自披甲上阵,身先士卒,曹彰勇猛异常拿起弓箭就射,叛军骑兵应弦而倒了一大片。
仗打了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几箭,他没有被吓到更没有退缩,反倒越战越勇,将士们深受鼓舞,士气大振,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桑干河,此时离代郡已经有两百里了。
此时军中长史和将士们都劝曹彰不能再追了,出征前有规定不得出代地进入敌境内,以免中计,何况现在人困马乏部队需要休整。
曹彰不听:“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胡人还没走远,我们追上去必定能破,要是眼看着敌人逃跑不去追,不是良将所为。
说完立刻上马,然后下达军令“后退者斩”,追了一天一夜终于追上了敌人,然后率军出击并大获全胜,斩首和俘虏了乌丸几千人。
曹彰果然处处学卫青霍去病,打了胜仗自己不贪功,还成倍的犒赏将士们,将士们都对他心悦诚服。
曹彰此行还有一个大收获,本来鲜卑首领轲比能也带着几万人,但是他在远处观望,当看到曹彰这么猛的时候,觉得请降向朝廷称臣。
这样北方被平定下来,曹操自然大喜,当时曹操在长安,让曹彰来长安见他。曹彰从代郡出发经过邺城的时候回家一趟,太子曹丕就教他见到父亲的时候要表现谦虚一点,把所有功劳都归到部下和士兵们身上。
当见到曹操的时候,曹彰如实按曹丕教他的跟曹操说了,曹操哈哈大笑摸着曹彰的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黄须儿果然不简单。
同年九月,曹刘两家汉中之争打的激烈,因夏侯渊被刘备老将黄忠所斩杀,曹操亲自率兵前来争夺汉中。
当时刘备驻军在山上,经常叫养子刘封下山挑战曹操,气的曹操跳脚大骂::“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好你个卖鞋的小子,经常使唤你那养子来挑战你大爷,等把我黄须儿叫来看怎么收拾你。
于是下令让曹彰赶来助阵,曹彰接到将令日夜兼程,刚行军到长安曹操就撤军了,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镇守长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见曹彰一面,让人快马加鞭去长安叫曹彰来见最后一面,等曹彰星夜兼程赶到洛阳的时候曹操已经病逝了。
魏太子曹丕继任魏王,当年在群臣的拥护下逼着汉献帝三次禅让,曹丕终于实行梦寐以求的废汉自立,自己建立魏国当起了皇帝。
登基之后让宗室诸侯们前往封国就蕃,下诏:“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这话说的很好听,历代帝王之道,用功勋来表彰亲人,并让胞弟建立邦国来继承家业,来拱卫大宗做大宗的番邦屏障,抵御外敌克服困难。
曹彰从前受命北伐,平定朔方,居功至伟,特意增加食邑五千,加上以前的就是一万了。
曹丕对兄弟和宗室的一系列操作其实就是打压,尤其忌惮的是胞弟曹彰和曹植。黄初二年(221年),曹彰进爵为公爵,黄初三年(222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你以为封了王就富贵了吗?其实等于圈禁,时时刻刻都在曹丕的监控之中,关键是把曹彰的兵权给剥夺了,就如同拔了爪牙的老虎。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进京朝觐,这期间得了急病,于六月十七日在府邸中暴毙而亡,享年三十五岁,追谥曰威王。
下葬的时候曹丕还是非常重视的,赐他銮辂龙旗、虎贲勇士一百人,仿照汉朝东平王刘苍的旧例。
关于曹彰的死有不少人认为是曹丕给毒死的,为什么正值壮年,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进京突然就死了,而且死的那么急,只有吃了毒药或者谋杀才会突然死亡。
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曹丕害怕曹彰过于勇猛,怕他造反就用计除掉他,正好曹彰喜欢下棋,曹丕就投其所好跟他下棋。
下棋下的难分难舍,有一阵子了,曹丕就让侍女拿来红枣当点心吃,结果曹彰就被毒死了。卞太后知道后就来责怪曹丕“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
《世说新语》不可信,跟小说野史差不多,曹丕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明目张胆的杀死亲兄弟,何况曹彰已经没有兵权了,在封地还被监视。
最重要的是曹彰从来不干政,他就是一个职业军人,曹丕和曹植争得你死我活,曹彰从来不参与,曹丕杀他没必要,只会留骂名。
还有曹植封东阿王的时候已经是曹叡继位几年后的事情,曹植在曹丕时代是陈王。
曹彰的死应该是郁郁而终,他的志向是“封狼居胥”,卫青霍去病是大汉帝国的守护神,曹彰想学他们俩拱卫曹魏江山,这也是他从来不参与政治的原因。
要想一个堂堂大将又正值壮年的职业军人,国家还没有统一,自己还有重任就这样被监视起来,不仅上不了战场还被皇兄所忌惮。想到自己再也实现不了伟大的人生目标,他能不上火吗?
时间一长就憋出病来了,这很正常。曹丕毒死他是不大可能,用言语刺激他很有可能,曹彰武将性子一急想不通,本来就压抑急火攻心而亡有可能。
曹彰和曹植一文一武本来可以成为曹丕的左膀右臂,一个武功太强,一个文采太高,尤其是曹植差点把曹丕位置给抢走了。
曹丕对这两个弟弟非常忌惮,跟怕他们会掺和在一起,也是因为曹丕自己没有觉得信心镇住他俩,只能打压。结果两兄弟都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身体自然就会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