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理论考试科目一2014年全国二卷文数答案(2014年科目一一共多少题)

时间: 2023-06-14 本站作者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西卷 文科数学Word无答案下载

2014年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5)

3.【图片版标准答案】B

【解析版答案】C

【解析】C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的说法原文无据。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标准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标准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标准答案】B

【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图片版标准答案】

(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解析版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图片版标准答案】

(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解析版答案】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图片版标准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盛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象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版答案】

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 “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6分)【图片版标准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版答案】

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标准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轴 轳 千里 旌旗蔽空

【解析】【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朝菌、晦朔、蟪蛄、长、轴 轳 等。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标准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图片版标准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解析版答案】

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

1.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 2016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5.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6. 2016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7. 2015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8. 2016年高考语文预测试题题及答案

9.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提升题及答案

10. 2016全国I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

[img]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文科数学的20题,高考压轴题啊,有点难,求思路和过程,设F1,F2分别是C:

高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天津卷 文科数学Word无答案下载 数学

求数学大神帮忙,解答一道高考数学题,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2高考文科18题。下面是题目

这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结EO,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PB∥平面AEC;第二问通过AP=1,AD根号3,三棱锥P-ABD体积V=根号3/4,求出AB,作AH⊥PB角PB与H。

解: (1)证明: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结EO,

∵ABCD是矩形,∴O为BD中点,这是详细答案你看下。有详细的解答过程及分析。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AP=1,AD=根号3,三棱锥P-ABD体积V=根号3/4.求A到平面PBC距离。

你自己琢磨下答案,不明白可以继续问我哦,加油~有帮助的话希望能给你个采纳哦,祝你学习进步!

2018湖北高考 语文,理数,文数 试卷和答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