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出下一句(望天门山的古诗每一句的意思)
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似乎总是在长江边游历,这又是一首写长江上的景色的诗。
我在百度搜天门山,搜出来都是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这座山是因为在峭壁上有一个天门洞而得名的。
李白这首诗写的天门山,是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仿佛天生的大门。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在史杰鹏老师的解释里,是天门山从中间断开了,楚江才能从中间穿过;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奔涌的楚江把天门山冲断了。我觉得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都是基于诗人豪迈的想象,只不过是山与江谁先谁后的区别。
如果按照史杰鹏老师的解释,那一定有另一种开天辟地的力量把天门山劈开,便有一种神话传说的感觉了;如果按照百度百科里的解释,听起来有点地理里面水流对地形的塑造的感觉。
天门山在先秦时期属于楚国,所以这一段就称为楚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对后世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含蓄地指明地区的时候,就用春秋战国时候诸侯国的位置来说,马上就很有文化了。比如说上海为什么叫“申”,因为曾经是春申君的封地呀。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滔滔江水流到这里,撞上山崖,产生回旋。在百度百科里,这一句与上一句对应,上一句讲楚江的力量——能把山冲开。这一句讲山的力量——能阻挡江水的去势,使之回旋。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对峙的青山突然出现。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个动态是怎么产生的?说明诗人并不是站在某一处看天门山的,而是乘着小船在江上,“舟行江上,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个动态才合理。
所以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孤帆是诗人自己乘坐的小船。
李白的诗,好像没有哪一首不是豪迈、飘逸、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这就是诗人个人的魅力在诗中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