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概况(陕西旅游概况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5A景区 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有真人大小,由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
华山
华山, 华山海拔2154.9米, 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岭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地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华清池
华清池 ,亦名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骊山 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 风水宝地 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白居易、 杜牧 等诗人在诗作中均有提及。 景区因其亘古不变的 温泉 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景区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以“打造中国唐宫廷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为发展的愿景,极富特点。
太白山旅游景区
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71.2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大唐芙蓉园景区
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的建设立足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景区分为14个文化区,以西安作为“盛唐之都”的辉煌历史为主线,集盛唐历史景观精华为一体,从建筑、餐饮、歌舞、音乐、民俗等多个角度,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对唐代的灿烂文化进行了生动演绎和全面再现。
[img]1、秦始皇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2、阿房宫。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3、未央宫。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宫的代名词,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4、大明宫。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东方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5、大雁塔。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唐朝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6、小雁塔。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称“荐福寺塔”,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7、兴教寺塔,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陕西的风景区有很多个,大大小小都有人去,但是你知道陕西十大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华山 AAAAA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华阴市城南,海拨2200 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远而望之若花状(《水经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古称太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径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山顶有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三峰,皆岿然笔立,直插云霄。三峰之下,有云台(北峰)、玉女(中峰)诸峰环侍拱卫,各具特色,显得山势雄伟,峰峦叠翠耸削。北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要处所,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故险要异常。峰顶有真武宫,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周围山色如画,绚丽多姿。东峰,峰顶朝阳台,、是华山观日出的绝佳境地,故称朝阳松林,东峰有甘露池、青虚洞、下棋亭、鹞子翻身。
秦始皇兵马俑 AAAAA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 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
大雁塔 A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 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
碑林 AAAA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
西安城墙 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 ~1572) 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 (1736 ~1795) 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 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 墙周长 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 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 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 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 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 ~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大唐芙蓉园 AAAAA
大唐芙蓉园(Tang Paradise)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2012年5月1日,伴随着“第二届西安曲江国际光影节”的盛大开幕,大唐芙蓉园二期工程唐市街区也正式对外营业,向中外游人展现当年大唐长安东西市商业区的繁荣景象。●公园:大唐芙蓉园 汉语拼音:dà táng fú róng yuán 大唐芙蓉园风景(17张)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
华清池 AAAAA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示范景区。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为主的华清御汤(精品)酒店。2007年4月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典范。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太白山 AAAA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说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
翠华山 AAAA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黄帝陵 AAAAA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
陕西省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国内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全面开放的良好态势(见表5-1)。
表5-1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陕西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辛辣鲜香、油多肉醇,赢得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多条国内、国际航空线,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连接四方,为旅游提供了便利。陕北剪纸、凤翔木版年画、唐三彩、彩绘泥塑等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秦腔、陕西皮影戏、陕西锣鼓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和喜爱。西安唐乐宫、古都大剧院、陕歌大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陕西省近年实施高A级景区创建倍增计划,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博览会和“秦岭与黄河的对话”等主题活动,积极加快培育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并以丝绸之路7个“非遗”景点为突破口,打响“丝路起点”旅游品牌。同时,依托大秦岭72峪、温泉、名山等自然景观,策划开发2~3条大秦岭穿越路线,周边交通瓶颈,吸引游客。
1、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2、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
3、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示范景区。
4、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桥山东麓有轩辕庙,庙内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龛内有用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院东碑廊内树历代古碑50余幢,多是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与重修碑记。
陕西旅游景点介绍
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陕西旅游景点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篇【1】: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华山亦留有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传说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中国历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举行祭祀活动。
篇【2】: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湮没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从秦俑的脸部,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甚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宿卫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1979年10月建成开放。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俑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就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级别最低的士兵俑束发挽髯,只穿短褐,胸无锡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齐头履;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除短褐外还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低级军吏源头戴单版长冠,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战袍外罩彩色花边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这种冠也叫“鹤冠”,冠上两边本来坚插黑色的鸡尾,据说鹤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其斗到死乃止”。将军身穿两重战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铝甲,铝甲前胸呈三角形由鱼鳞甲片组成,双肩及前后胸有用彩带扎的花结。位于步兵俑群间的将军涌被一群军吏俑簇拥,面部威严,络腮胡须,双、足分开,右手紧握左臂手腕,双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剑姿势。另一尊原先站在战军上的将军俑额下长须,神态庄重,左手按剑。军阶等级也从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来,将军涌和高级军吏仅有佩剑,用作指挥与自卫;低级军吏和士兵俑则各持进攻性兵器长矛、戈等。
二号坑--揭开古代军阵之谜
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的二号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发现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组成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涌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形阵,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阵式变换灵活,首尾相互策应,既是试探性进攻的触角,又是突击性进攻的前锋。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唯一发现,为认识秦代军事编制和作战方法提供了难得的直观模型。据局部试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号坑埋藏兵马俑数量约2000件,并会有大量青铜兵器。与一、三号坑相比,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其组阵之复杂,兵种之齐全,姿式之多样及保存之完整都超过一、三号坑,其中鞍马骑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号坑独有的,各式战车之齐全也是二号坑的特色。这里的战车可分为指挥车、副车、驷乘车和一般战车四种。指挥车装饰华丽,通体擦黑漆,绘有精美的几何形图案,车顶有圆形华盖,车内位立将军俑、御手涌和戎右俑(警卫员),指挥工具是悬挂在车内的钟和鼓,击鼓时进攻,敲钟时退却。副车也有华盖和钟鼓,车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留下将军俑的空位,作战时,副车紧跟指挥车,以备指挥车一旦发生不测及时递补与救护。驷乘车上也有华盖,但没有钟楼,车上有四名陶俑,一为御手俑,一为军吏俑,其余两名为武士俑,专家认为,这种驷乘车供作前驱,行军时在前引导,作战时在前挑战,向敌方投递战书,然后两军正式交锋。一般战车上有一名御手俑和两名武士俑,位于御手两侧的武士手持矛、戈等长兵器,车上还备有弓箭。
二号坑陈列大厅建成于1994年,建筑气魄宏伟,庄严凝重,具有秦代风格,拥有展室及录像厅、贵宾接待室、监控室、茶座、休息厅、文物库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完善的遗址保护陈列大厅。
三号坑——统帅三军的军幕
三号坑与二号坑同在1976年考古勘探时发现,1987年建成保护陈列大厅。它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俑坑呈“品”字状排列。
在三个俑坑中,三号坑是唯一全部发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是规模最小的一座。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从三号坑中发掘出1辆战车,4匹陶马,68尊武士俑和34件青铜兵器。除了与战车配套的4尊车兵俑外,其余64尊武士俑沿夹道以非战斗队形环状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矛、戈之类实战兵器,而是更多体现仪仗威严的殳(音“书”)。专家们判定这里是统帅三军的“军幕”,也就是整支行卫军的指挥系统。古代军队虽有多种编列,但最基本的是左、中、右三军。一号坑是左军,二号坑是右军,三号坑是指挥部,那么,还有一支中军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只挖出土扩,没来得及铺砖棚木,更没来得及放入兵马俑的四号坑。据勘查,四号坑面积4000多平方米。人们虽一般很少提及,但它并非可有可无,因为这四个坑统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编列体系。三缺一,留下了一个历史缺憾。史籍记载:“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秦铜车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冢西侧20米的地下7.8米深处发现一组车马殉葬坑.这两具铜车马就是从中发掘出来的。
铜车马原先安放在木棺内,因年代久远,木棺朽烂,填土下沉,被压碎成千余块。为便于修复,考古人员把铜车马上部积土作初步清理后,以钢板插入地下,把铜车马从坑内整体吊出装箱,运回室内清理拼接修复,经过8年努力,终于使它们重新焕发出当年瑰丽华贵的姿容。
从艺术鉴赏角度看,铜车马的造型无可挑剔。矫健肥硕的马身佩光彩闪烁的金银饰件,双眼紧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张,马齿紧嚼滴衔,鬃花迎风飞扬,削竹般的马耳斜耸,仿佛正聆听号令,只待长策一挥,便放开四蹄疾驰。一号铜车马的御官站立车头,两腿并立,身体稍稍前倾,双手揽住辔绳,目视车前,聚精会神。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坐在车首。头戴切云冠,腰悬青锋剑,身着长孺,圆领外翻,紧握辔绳,高举长策,丰满圆润的脸庞上透出既志满意得又恭谨认真的神情。和秦俑一样,铜车马采用严格的写实手法,车、马、人的造型处处讲究比例匀称,形态逼真。马的每块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甚至马口腔上颚的皱纹和牙齿都铸造了出来,连马大腿两侧两个附蝉黑斑及-括约肌都没有忽略。御官的脸部、睫毛、头发以至手纹指甲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与造型艺术严格写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铜车彩绘采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车盖和车厢上部的彩绘龙虎纹,团团簇簇,似云腾雾卷,如金蛇狂舞,纵情挥洒,奔放浪漫;而一到底边,画笔一转,风格陡变,丝丝缕缕,若即若离,笔意婉转,奇丽飘逸;再配以铸出的几何形纹饰,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与彩绘图案的绚丽共熔一炉,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