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为何要自己尽(吕不韦为何要自己尽孝)
吕不韦在嬴政正式继位后被革职,命他举家迁蜀,后饮鸩自尽,结束了一生。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的原因就是为了让赵姬给他做线人,然后让自己得到权利。
后来秦始皇的降生,让后人对他的身世有诸多猜测,但其实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跟吕不韦没有半点关系。
但这一切都在吕不韦的掌控之中,赢政13岁时继位成为秦王,丞相吕不韦开始掌握重权,迟迟不肯放手。嬴政到了20岁的时候吕不韦仍不肯放权,赢政这个傀儡王做了许多年。最终秦始皇联合李斯、尉缭等人将吕不韦拿下,并将他革职,吕不韦最后自尽而亡。
后人对于他的评价是:吕不韦的出现,使中国历史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诸侯国相对自治的封建制,变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统治的郡县制。虽然他只是一个丞相,但他确实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可奈何他没有当王的命,即使利用了卑鄙的手段也没有成就大业。吕不韦最终的结果,就是他的宿命。
《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秦王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封敕令发生在嫪毐事件之后一年,吕不韦被秦王嬴政罢免了相国的职位,贬到河南的食邑之时。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嬴政除了责怪吕不韦外,并没有要他性命的意思,只是明确下令要把他和亲属流放蜀地。
但是,当吕不韦看到秦王嬴政的这道敕令后,随即饮鸩酒自杀了。那么,为什么吕不韦看到这封敕令后就自杀了呢?
(吕不韦剧照)
一、嫪毐事件断送了吕不韦的政治前程。
吕不韦作为一位商人,最擅长的就是投资,他也依靠自己精明的头脑在商界大获成功,赚得盆满钵满,“家累千金”。
这时候,吕不韦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政治筹码,那就是被质于赵国的异人。他依靠“邯郸献姬”,重金疏通关系等手段,帮助异人重新回到了秦国,被华阳夫人收为嫡子,并辅佐异人登上了秦国国君之位,成为庄襄王。
吕不韦也因辅佐有功,官拜丞相,封长信侯,食邑河南10万户。
等到嬴政即位后,吕不韦更是总揽朝政,权倾朝野。
至此,吕不韦的政治投资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但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政治投资的风险往往更大,稍不注意,就会搭上身家性命。
身为仲父的吕不韦,再一次进行了投资,只不过这次用的是身体。他半推半就地拜倒在了王太后赵姬的石榴裙下,进一步累积自己的政治资本,和赵姬旧情复燃,暗通款曲。
精明的吕不韦当然明白和王太后暧昧的巨大风险,于是,他多方寻找替身,想全身而退,尽量规避这种风险。
嫪毐由此被他瞒天过海地送进了赵姬的寝宫。
但欲壑难填的嫪毐不甘心只做赵姬的男宠,他不但把持朝政,还胆大包天地让王太后连生二子,并私下约定,一旦嬴政驾崩,就立两人之子为秦王。
随着嬴政的亲政,嫪毐不可避免地成了秦王第一个铲除的对象,随即牵扯出了吕不韦。即便吕不韦对嬴政有大恩,但王室尊严不容亵渎,至上王权更容不得挑战。
于是,吕不韦被罢官,贬往封地河南。
(嬴政剧照)
二、吕不韦自知威胁到了王权。
吕不韦在相位12年,从辅佐异人到嬴政,权力一路攀升,直到成为秦国实际统治者。虽然被罢免了相国之职,但吕不韦回到河南后,并未消停,而是“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这引起了嬴政的高度警觉,吕不韦是一个极具才干之人,且军功卓著。这样的一个人,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颇具人望,被很多人崇拜,甚至被其它六国请去做官。一旦吕不韦东山再起,难免危及王权。
而且,吕不韦虽然官职被免,但他所养的数千门客并没有解散,这些人中可是藏龙卧虎。著名的丞相李斯就出自吕不韦门下。即便吕不韦确实是为了秦国储备人才,没有丝毫不臣之心,但在嬴政眼里,这些人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他不得不防。
除了这些门客外,12年的丞相生涯,也让吕不韦经营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些人在朝中盘根错节,对嬴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嫪毐剧照)
三、吕不韦害怕被嬴政赐死。
从嫪毐叛乱开始,吕不韦就知道要来的一定会来。他首先被免职,然后被流放。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呢?如果嬴政仍然对自己不放心,如果嬴政一定要赶尽杀绝,那么,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封书信,下一封书信的内容,说不定就是赐死。
与其被嬴政赐死,不如自己主动自尽,在颜面上尚有些许的保全。这对于一生精于投资,鲜有败绩的吕不韦来说,是保住最后一丝尊严的唯一方法。面对这样无解的死局,吕不韦只能选择饮鸩自尽。
一生投机的吕不韦,在政治投机中攀上人生巅峰,同样在政治投机中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个服毒身亡的下场,也是可悲。
吕不韦之所以要自杀,是因为嬴政(秦始皇)担心他造反,要置于他死地。
《大秦赋》电视剧中,嬴政知道了嫪毐和赵姬的事情,嫪毐深知自己不可能再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他和他的家人都会为此丧命,因此,就不顾一切地举旗叛乱。嬴政在平定叛乱之后将嫪毐处死,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是57岁的高龄了,他怕自己遭受嬴政的报复,所以就自尽了。
《大秦赋》剧情简介:
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
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绝承王位的凑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国朝堂陡然出现绮庶之争,大富商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赢异人上位,长公子赢健保别威用,战好平定,国征此六国斯渐有一统天下之势,惟有与宿敌赵国之间的交战,败绩频仍,且将星凋零,民苦国累,秦赵结仇盒深。
王子赢改与母亲越面返回秦国之后,在仲父吕不韦的训教下,母后的阿护下,显现王者之尊。为了儿子的王位,赵级与吕不布联手,打EX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派系势力。而赢政用王弟成婚之血,法清通向王位的道路。
污秒内宜的谬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国之念;赢致利用且不韦、宗室赢傒。铣腕涂慈褥卖之刮。动刘平息,赢攻再无箭驱逐母后赵姬,贬相国吕不韦。至此,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
[img]吕不韦自尽,并非是因为秦始皇的那封信。那封信充其量只是个导火索,真正令吕不韦自尽的是他之前做的事情。
吕不韦与太后有染
吕不韦曾经只是一个商人,正是因为他资助了嬴子楚,并且帮助他登上了王位,吕不韦才能够位极人臣。只不过,在吕不韦帮助嬴子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侍妾,赵姬。尽管吕不韦十分不愿,但是作为一名商人,他能够权衡利弊。就这样,赵姬便前往了嬴子楚的身边,并诞下一子,那便是嬴政。
随后,嬴子楚登基不久便驾鹤西去,只留下了年幼的嬴政和太后赵姬。二吕不韦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接管了秦国的政务。
都说权力越大,胆子越大,吕不韦也不例外。本来当初送出亲爱的赵姬,吕不韦就不是很情愿。现如今自己位高权重,嬴政年纪也还幼小,吕不韦自然就想和赵姬再续前缘。
于是,吕不韦就和当时已经是太后的赵姬私通在了一起。
吕不韦将嫪毐献给太后
随着嬴政年纪逐渐长大,吕不韦也越来越害怕自己与太后的事情被发现。于是,为了明哲保身的同时又不得罪太后,吕不韦献上了嫪毐。
没想到,吕不韦献上嫪毐以后,很快就迷恋上了嫪毐,渐渐地将吕不韦忘记。而吕不韦也乐得如此,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嫪毐此人的野心可比吕不韦还大。
随着嫪毐受到的恩宠越来越大,依附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嫪毐逐渐成长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第二大政治集团。
与此同时,嫪毐还和太后诞下二子,这极大的刺激了嫪毐的野心。最终,当嫪毐同太后的事情被揭发以后,他终于进行了谋反。
结果大家已经知晓,嫪毐谋反失败,被灭了族,太后赵姬亦被赶出咸阳,而作为此事始作俑者的吕不韦也被革去了相位。
吕不韦被革职以后,继续结交天下豪杰
本来依照嬴政的性格,作为罪魁祸首的吕不韦应当保不住性命。只是嬴政念及其功劳和在众人的求情下,才决定赦免吕不韦的死罪。结果吕不韦却丝毫没有收敛。
在吕不韦在封地的一年内,来往宾客依旧络绎不绝,俨然还是依附丞相的模样。这一下,终于让嬴政动了杀机,随即写了封信给吕不韦。吕不韦看完信后,也已经明白了嬴政的心思,为了不祸及家人,便自杀谢罪了。
从嫪毐叛乱开始,吕不韦就知道要来的一定会来。他首先被免职,然后被流放。如果嬴政仍然对自己不放心,如果嬴政一定要赶尽杀绝,那么,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封书信,下一封书信的内容,说不定就是赐死。
与其被嬴政赐死,不如自己主动自尽,在颜面上尚有些许的保全。这对于一生精于投资,鲜有败绩的吕不韦来说,是保住最后一丝尊严的唯一方法。面对这样无解的死局,吕不韦只能选择饮鸩自尽。
一生投机的吕不韦,在政治投机中攀上人生巅峰,同样在政治投机中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个服毒身亡的下场,也是可悲。
扩展资料:
吕不韦在相位12年,从辅佐异人到嬴政,权力一路攀升,直到成为秦国实际统治者。虽然被罢免了相国之职,但吕不韦回到河南后,并未消停,而是“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这引起了嬴政的高度警觉,吕不韦是一个极具才干之人,且军功卓著。这样的一个人,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颇具人望,被很多人崇拜,甚至被其它六国请去做官。一旦吕不韦东山再起,难免危及王权。
而且,吕不韦虽然官职被免,但他所养的数千门客并没有解散,这些人中可是藏龙卧虎。著名的丞相李斯就出自吕不韦门下。即便吕不韦确实是为了秦国储备人才,没有丝毫不臣之心,但在嬴政眼里,这些人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他不得不防。
除了这些门客外,12年的丞相生涯,也让吕不韦经营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些人在朝中盘根错节,对嬴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吕不韦努力一生却因秦始皇短短一封信便自尽,首先,我们从这封信的内容去看,信的内容已经暗示的非常明白,就是不想让吕不韦活下去了。其次,吕不韦之所以选择自尽,也是希望秦始皇能够顾念旧情,为了保全家人。
我们都知道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传奇人物,他一开始是商人,后来帮助秦始皇即位,吕不韦担任相国,甚至被称为“仲父”,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直到后来吕不韦卷入了叛乱案中,秦始皇给他写了一封30个字的信,吕不韦看完之后就饮酒自尽了。他之所以会选择自尽,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我们从这封信的内容去看,信的内容已经暗示的非常明白,就是不想让吕不韦活下去了。在这封信中原文是这么说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大致意思就是说你和秦国无亲无故,凭什么被称为“仲父”,你又有什么功劳。实际上,如果没有吕不韦,可能就没有秦始皇的今天,吕不韦对秦国实际上是有功劳的。他和秦始皇的父亲是好友,而且帮助他的父亲即位,如果没有吕不韦的扶持,秦始皇甚至当不了皇帝。可是,秦始皇却通过这封信否定了他的一切功劳,吕不韦一生的努力也全部白费,这封信对吕不韦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其次,吕不韦之所以选择自尽,也是希望秦始皇能够顾念旧情,为了保全家人。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有谋反的罪名,再加上这封信,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他明白自己逃不了了,只是秦始皇现在还没有下令斩杀自己。如果自己主动选择自尽,就等于成全了秦始皇,不必让她再担心了,为他分忧了,也许他能够放过自己的家人。与此同时,他选择自尽,也许是想要留住最后的自尊,想要证明自己绝非有谋反之心。总而言之,吕不韦这样做也算是深明大义。
以上就是吕不韦选择自尽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