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钱屡教不改应该怎么正确教育(13~15岁撒谎处理)
必须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给孩子零花钱的过程,就是满足孩子适度消费欲望的过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偷钱的情况?因为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却得不到,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孩子偷钱的本质是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暑假,一个神兽回笼的长假,令很多家长无限头疼。
前两天,曦曦妈在今日头条里看到了一位全职妈妈的心酸历程。她说自己大哭了一场,原因是自己十岁的儿子第三次偷钱了。
过年的时候,她就放了两千元在钱包里,一直舍不得花,而最近她却发现包里只有一千元了。在询问孩子后得知,被拿走的一千元,已经被孩子用掉了七百。当她在为自己教子无方反省时,孩子爸爸接着数落她没有管好钱和孩子,这让她极其受伤。
用她的话说,自己道理也讲过,打也打了,可这些招数对自己的孩子而言,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是愈演愈烈,越来越嚣张。
这位妈妈的焦虑,在今日头条上引发了三千多人的热烈讨论。有的说,不能直接给孩子定义为“偷”;有的说,打了孩子还会有下次;有的说,这证明父母平日里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有的说,都有这么一个过程,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是呀,孩子偷钱累教不改,这确实会让父母感到寒心。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想要帮助孩子改变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做呢?曦曦妈认为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1)必须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小屁孩儿要什么零花钱?吃饱喝足了,花钱不是浪费吗?”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已经比我们小时候好太多了,生活在这么幸福的时代,哪里还需要零花钱?”
有的家长认为:“把钱给孩子了,他就去买垃圾食品、三无产品,这不等于害了孩子吗?”
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其实就已经形成了消费意识,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钱是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曦曦妈认为,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适度地给孩子零花钱了。
一方面,在手机支付格外便捷的今天,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落后了很多。尤其是在孩子上一年级学习人民币的换算时,很多孩子都是懵的,因为平日里接触人民币的几率太少了。从这个层面上说,给孩子零花钱,能够促使孩子对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得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孩子零花钱的过程,就是满足孩子适度消费欲望的过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偷钱的情况?因为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却得不到,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也即是说,孩子偷钱的本质是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说是自己的需求不可能被父母满足。
(2)让孩子吃挣钱的苦,远比打骂有效。
面对孩子偷钱的行为,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为了证明这个坏习惯很严重,家长总是习惯通过无尽的数落和暴力来解决此事,希望能够以此震慑住孩子。
但这样的做法,好像一直是收效甚微,又或者说这样的做法,对一部分孩子有用,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旦孩子在尝到了偷钱的甜头后,往往是很难收手的。因为孩子认为这是一种快速满足自己需求的途径,不像平日里问父母要一个小东西,也得被批评指责很久。所以当家长发现得不够及时,孩子偷钱的频率不仅会提升,连数额也会不断地加大。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学学抖音上那些因为贪玩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被父母领着风雨无阻、暴晒着捡矿泉水瓶的例子。只有让孩子明白挣钱的辛苦,孩子才会对铺张浪费和偷钱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
(3)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归根结底,孩子偷钱都是没有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而导致的。什么东西必须买,什么东西没有必要买,什么东西完全不用买,这都是孩子必须要捋清的。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意识呢?曦曦妈是这样做的:每次去超市之前,我在家里都会跟女儿讲明白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买佐料,买日用品,买菜等等。
到了超市后,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肯定也有想要带回家的零食或者物件。对此,我在出门之前也会告诉孩子,只能买一样东西,且价格不能过高。
偶尔孩子也会对价格很高的商品念念不忘,这时我会鼓励她,把零花钱存起来,就能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个积累的过程,其实也是教会孩子学会等待的过程。
孩子,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构成体,她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买菜呢?为什么我们不买其他的呢?”
这个时候或许很多家长会嫌孩子话多,太吵,而我则会耐心地告诉孩子:“因为家里没有菜了,已经不能解决我们吃的需求了,所以必须要来购买。但是其他物品,好像目前家里都不太缺,所以暂时是没有购买必要的。”
再比如,很多孩子比较倔强,明明家里有一模一样的玩具,可在超市那一瞬间,孩子就想马上玩上。于是乎哭闹、在地上打滚也就成了常事儿。这个时候,佛系的家长选择无视,急躁的家长就选择暴力相待。
对此认为我应该耐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购买,只有让孩子过了自己心里的这个坎,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收敛自己的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