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预言3个已应验(孙中生的四大预言还有哪个未实现)
时光荏苒,今天重拾此书,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建国方略》所提出的四个最著名预言,其实已经实现了三个。预言一:在中国修建16万公里铁路。孙中山有着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
引言
1912年,元旦,南京,一个中年人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也宣示着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即将走向灭亡。这个中年人,就是孙中山。孙中山,为全体中国人承认的伟大革命先驱。
正如鲁迅在《自题小像》中写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孙中山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以毕生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国民政府尊称为“国父”。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宣布成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立志推翻以满清政府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专制势力。
次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又将兴中会、华兴会合并。
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先生剧照
作为第一位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同盟会不仅创办了《民报》,向全体国民宣扬新思想新文化,还在吸取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走上一条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路。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就如后人所说,孙中山等人坚信中国的未来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来实现。
01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一声枪响,中国历史就此改变。
武昌起义甫一开始,便得到了各地有识之士纷纷响应,短短两个月,十五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治,革命瞬间席卷整个南方中国。
次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溥仪逊位,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集权制度宣告灭亡。
▲“武昌起义”场景油画
尽管随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孙中山被迫下野,但民主和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任何想要复辟开历史倒车的举动,都将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讨伐。当然,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袁世凯旧照
将总统职位交予袁世凯后,孙中山并未停息,他继续为自己的强国大国梦努力。他开始在全国各处调查走访,深入一线,对中国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孙中山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治国之策——《建国方略》。
但好景不长,在孙中山为革命继续奋斗之时,接过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无心革命,开启了历史的倒车,自称洪宪皇帝。
这一次,不仅革命者反对他,就连他无比依仗的北洋军都不太支持他。
▲《建国方略》
经过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失败并因病逝世,北洋军就此群龙无首,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民不聊生。
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时光荏苒,今天重拾此书,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建国方略》所提出的四个最著名预言,其实已经实现了三个。
02
预言一:在中国修建16万公里铁路。
孙中山有着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对西方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他认为铁路的存在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是近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交通设施。
孙中山提出这一远大目标时,当时中国的铁路总里程还不到9000公里。一百年过去,如今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达13.3万公里,加上尚在规划和修建的,这一预想显然已经变为现实。
▲中国高铁
预言二:在中国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各自修建一个能与纽约港媲美的世界级大港。
其实,这一预想早就成为了现实——我们今天拥有以天津港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以上海港为枢纽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港、深圳港、香港为枢纽的珠江三角洲。
预言三:兼收并蓄,吸引外资。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汉唐王朝就是自信开放的典范,尤以唐朝为甚,外国人在长安司空见惯,不仅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可以成为政府高官。
与之相反的就是满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受尽百年欺辱。
今天,中国就逐步向世界各国开放市场,大力吸引外资来华,大力发展实业,在自信的包容和经济的活跃交流中渐渐复兴,孙中山的这一构想也成为了现实。
▲繁华的上海
预言四:国民皆心怀“替众人来服务”的想法。
这一预想实际上和马克思主义所提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类似的特征,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实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民的精神境界高度提升。
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不仅是孙中山的期望,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目标。
建国以来,我国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尽管尚未没有达到中山先生所预想的那般,但已然成效斐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预想必将会彻底实现。
结语
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革命先辈对未来中国最美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