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栲栳栳是什么杂粮做的?(为啥叫栲栳栳?)

时间: 2023-05-26 本站作者

1. 栲栳栳是什么杂粮做的?

栲栳栳是由莜面做成,是山西大同、吕梁等山区,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人民喜欢的一种面食。是中国山西地区的特色食品,是一种用莜面为主体的面食形式,面团由双手揉搓成型,型如猫耳,色呈暗红,吃起来有乡土风味,一般会沾特殊的酱料食用。一般称为莜面栲栳栳,在张家口称之为“莜面窝窝“”莜面窝子”。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

2. 为啥叫栲栳栳?

相传,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便用莜面这种当地的面食犒劳三军,一举成功,建立了唐王朝。“犒劳”谐音“栲栳”,这种叫法就这样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这种美食也传至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很多地区的一道名食。

莜面栲栳栳的做法比较复杂,用手指在比较光滑的面板上,将和好的莜面剂子搓成薄薄的长条,然后沿着手指绕成一个圈,一个个整齐的码在笼屉上,就像蜂窝一样,蒸熟后可以浇上肉臊子或者西红柿酱食用,也可以加菜再炒一遍食用。

3. 莜面栲栳栳哪里的?

       莜面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属于晋菜,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它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因其形像“笆斗”,民间叫“栲栳栳”。

4. 栲栳栳别名?

别名叫莜面窝窝,是一种面食,由莜面做成,是山西大同、吕梁等山区,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人民喜欢的一种面食。是中国山西地区的特色食品,是一种用莜面为主体的面食形式,面团由双手揉搓成型,型如猫耳,色呈暗红,吃起来有乡土风味,一般会沾特殊的酱料食用。一般称为莜面栲栳栳,在张家口称之为“莜面窝窝“”莜面窝子”。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

5. 沁源县特色小吃?

一、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摔面、甩面、扯面,是长治地区面食中的一绝,品种多达几十个。其特点是条长、细匀,若浇上煎肉片卤子,香而不腻,柔韧爽口,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二、沁源莜面栲栳栳

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粮品种。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莜麦脱壳碾粉即叫"莜面"。

"莜面"可制作的花色品种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该制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候。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晾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匀的长片儿,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圆筒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蒸笼上,像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三、第一锅牛肉

沁源特产第一锅牛肉经过严格的排酸工序,是真正合格的排酸肉;另外本品都是放养牛肉加工制成,"第一锅"牛肉取自千顷太岳山野外山林自然放养的优质牛源,呼吸清新空气,饥食青草,渴饮山泉,体质健壮,故肉质细腻鲜美,令人回味,自投入市场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亲眯,好评如潮!

四、面片汤

面片汤是北方人喜爱的面食之一。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而言,面片汤更适合晚上吃,因为这类面食非常容易消化。

面片汤由于所放蔬菜、肉类不同,风味各不相同,功用也不尽相同。用鸡蛋、肉类等做成的面片汤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和儿童,可以补充蛋白质;木耳面片汤是先将黑木耳煮5分钟,再放入面片、菠菜、鸡蛋,具有滋阴清火的作用;海带面片汤是把煮好的面片捞入肉片、海带丝、番茄和木耳制成的汤内,此面片汤对产后妇女大便秘结、血虚体弱、头晕乏力等,有一定疗效。对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更适合吃清淡、少纤维的面片汤,以鸡蛋、西红柿为主,既有色彩、增进食欲,又营养丰富、利于消化吸收;食欲不振或经常有应酬需要喝酒的人,比较适合喝素面片汤,以青菜为主,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纤维素,能改变由于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助于平衡机体免疫力。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