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崛起(是时势造英雄吗)
崛起需要前提,能力倒在其次。你有没有资源很重要,刘备和曹操相比,就是资源上差得太多,大汉皇叔这个名头,还没有曹操这个阉宦之后的根基深,毕竟那个时代掌权的是十常侍,而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是大宦官,至于他是不是西汉开国丞相曹参之后,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崛起不仅仅是个人能力。
如果说到资本,似乎曹操还不算最突出的,毕竟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和他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和后来自己统一北方最大的障碍袁绍存在,袁本初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个基础可不是曹操可以比拟的。
在袁绍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跟着自己混的小弟,没有了自己的提携,曹操什么都不是,尽管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经做过太尉,但是那不过是用钱加上祖父曹腾的面子而得来的,并不值得夸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瞧不起曹操,曹操为了扬名还不得不去巴结别人,才终于混出了一些名气。不久后曹操入仕为官,他干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用五色大棒杀死了赛硕的叔叔。
这让洛阳的权贵们都十分畏惧曹操,当然曹操也因此被蹇硕陷害不能做官赋闲在家,如果不是父亲曹嵩的缘故,恐怕蹇硕把曹操这个不识趣的曹氏小子收拾了。
曹操第一次机会是从平定黄金之乱开始的,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金起义席卷全国,这极大威胁到了东汉政府的统治,汉灵帝不得不启用一些有能力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曹操。
镇压黄巾起义中,曹操表现突出,这是实实在在的军功,同时期刘备也投身到镇压黄巾起义之中,但他这个中山靖王之后,显然没有曹操这个太尉之子的身份影响力大。
因此刘备只得到了一个县令的位置,而曹操则做了济南国的国相,在任内曹操整肃吏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但是那个时候东汉政权已经十分腐朽,买官卖官成为了常态,因此曹操说自己有病,回到了家中静待时机。
外戚专权是个问题。大将军何进的权力太大,为了遏制何进,汉灵帝组织了西园八校尉,曹操就在其中,任典军校尉。尽管西园八校尉的头领是宦官蹇硕,但袁绍和曹操也位列其中,成为汉灵帝用来制衡大将军何进的重要砝码。
最终在个股势力的较量之中,董卓成了最后的受益者,董卓进京后独揽大权,袁绍、曹操都不是董卓的对手,只好离开京城,而曹操回到家乡后,便首举义兵开始对抗董卓。
直到这个时候曹操还想做治世之能臣,但各路诸侯在虎牢关下离心离德,这件事让曹操伤透了心,同时他也知道这个腐朽没落的东汉再也不能挽救,于是他决定由自己肩负起救世的责任。
一开始的时候,曹操还是弱小,于是他与袁绍联合,甘心做袁绍的小弟,慢慢在北方积累了一定的势力。而后逐步蚕食弱小势力,最后在关键的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但在随后决定天下命运的赤壁之战中,他被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击败退回北方,于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能够在乱世中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根基:他是曹腾之孙,曹嵩之子,爷爷曹腾曾是常侍,掌控天下大权。父亲曹嵩更是做到了太尉,尽管和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相比还相距甚远,但这个基础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
时势:汉灵帝组织西园八校尉,曹操便是其中的典军校尉;讨伐董卓,曹操又首举义兵;
结盟:在北方群雄逐鹿时,曹操果断与袁绍结盟,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积蓄力量,在决定命运的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进退:曹操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称帝,只是作为大汉丞相而南征北战,名义上行天子之权,这就是所谓的尊天子以令不臣。
用人:很多人说曹操阴险狡诈,但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出,曹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重用庶族而打击世族,同时在北方推行屯田制,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