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战术什么时候开始)
运动战就是运动歼敌,通过运动调动敌人来完成歼敌的目的,而游击战的特点在游而击之,把部队化整为零,以骚扰为主,能打跑敌人但起不到歼敌的作用。在战场上用兵者在于灵活撑握,不能死板硬套。游击战是把部队分散开,目标小,零散攻击。
游击战争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式,对于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一句话——就是“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游击战是仅仅依靠人民的战争,是在争取人民的基础上展开的战争。
要善于利用人民的掩护,要做好深入民众的工作以及能够灵活战争。利用人民、发动人民并且保护人民。大规模的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补给线,辅助正规军作战。
游击战争因为具有灵活性,因而它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矛盾问题。
游击战要做好如何协调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主动与被动等问题。游击战进攻的主要方式是袭击,务必要“集中大力,打敌小部。
革命战争的基本方向是进攻的,而进攻的方式便是反攻,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单靠退却和相持是不行的,还需要最后的反攻。
战略反攻的条件基于战略退却和相持阶段中所形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新形势。战略反攻的任务就是要最终击败敌人。
战略反攻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活跃的阶段。是战略防御中的主要矛盾,只有它才规定了战略防御是积极防御而非消极防御。
因此,不论在何方说来,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来说,是最不容易的时节。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处理的矛盾最多。
反攻和进攻存在同异,在开始、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问题的原则上,反攻和进攻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个意义上二者同一;但反攻又不完全是进攻。
反攻的对象是同样进攻着的敌人,进攻的对象是防御着的敌人,只有给敌人巨大的损害,使其脱不出不利和挽不回局面的境地,不断变为防御时,反攻才转化为进攻。
每一场大决战中都会包含着一个揭幕战,揭幕战可能是决定全局的,也可能是与结果关系不大,这取决于反攻的时机。
时机把握得好,只须一战便可击溃敌军的主力,使形势风云突变,迅速的转化为我方占据完全的优势,一举歼灭敌人。
反之,若战败,会失去反击的机会,走向覆灭;时机把握得不好,太快或太迟,以至于无法取得重大的胜利,甚至造成失利,其对结果的影响也就小。
把握时机是揭幕战的首要原则,另外在把握时机的基础上,要注意三个重要的原则:
一、必须要打胜,必须要准备充足,有把握后才动手,不可轻易出击;
二、揭幕战要照顾全战役的计划,揭幕战是全战役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全部战役的有机序幕,如果揭幕战打赢了,后面的仗失败了,那么这个揭幕战并不是真正的胜利;
三、揭幕战要照顾后面的战役。如果揭幕战打过后,对后面的战役全无重大影响,那就代表着揭幕战的时机不对,战得没有意义。
集中兵力是反攻的重要策略,因为反攻的对象是同样采用攻势的对手。
所以必须力求在攻势上压倒对手、占据战场上的主动地位,而压倒对手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我方的兵力,集中进攻。
反攻是在持久战中我方从战场上的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的转化阶段;相比于进攻战,防御战是倾向于被动的,而战略防御就得关照被动向主动转化的过程。
在退却阶段,形式上被动,而实际上是主动。因此,在战略退却的阶段,主动的因素已经包含在被动之中,在相持阶段这种因素逐渐扩大,直到反攻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变成了主动。
在反攻阶段如何把形式上的被动化为形式与内容皆主动呢?集中兵力是在反攻中改变敌我形势的关键,通过集中兵力才能改变进退形势、攻守形势和内外线形势。
集中优势兵力,进击敌人,化我方撤退为前进,变我方防御为进攻。
把战线从我方阵地推向敌方阵地,要反对军事平均主义,反对全线出击——这是由敌我的实力状况来决定的。
我军实力弱小、人数武器皆少,若想击败全军总数远在我之上的敌人是困难的。
如何化解我军少敌军多这个矛盾呢?那就得集中兵力,这个策略犹如田忌赛马一般,避开全局上与敌人的交锋,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局部兵力。
敌人即使能把握我们集中兵力的战术,也仍然无法阻挡我们;因为我们何时何地集中兵力攻打敌人的何处部队,敌人是无法捉摸的。
运动战是一种与阵地战相对的战斗方式。阵地战依赖于兵员、弹药等后勤补给的支持,依赖于强大的后方。它是在有强大军力的支撑下,在固定的战线上作战。
这种要求对于弱小的军队而言是难以达到的。因而革命的军队不首选这种战法,革命的军队选择的是战线不固定的运动战。
对于革命的军队而言,革命的战争是要推翻旧的、腐朽的势力,因而它在战争中总体上是争取而不是保留。
它不需要过分依赖于阵地战来保留自己的根据地,它要采用流动性较强的运动战,战线不固定、领土不固定,战斗的主要目的是要消灭敌人而不是守住领土和战线。
对于运动战,其原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打的手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而且可以边打边走。
由于我方弱小,军队少,所以灵活性的转移成为我方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流动转移,拖垮敌人庞大的军队。运动战是由游击战过渡而来的,不过它的战斗规模更大,战斗目地不再是骚扰敌人,而是消灭敌人。
速决战与持久战是一对矛盾,速决战中有持久战的因素,因为每次速决战前都应有充分的、漫长的战斗准备;持久战中也有速决战的因素。
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构成了整个漫长的持久战。对于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由于战争中,革命的军队实力总是得由弱变强,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因此在战略上不能是速决战,而是持久战。
另一方面,革命的军队在战役中,因其弱小,会有补给不足、需要连续作战、躲避敌人援军的问题,因此需要用速决战来解决。
在每次战役中,迅速的战胜敌人,避免陷入依赖后勤补给的相持局面,能够迅速的投入下次战役中,而且在短期内消灭敌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转移,躲开来援的敌军。
速决战除了以上几个作用外,它还有一个大作用——对付堡垒战。
如果战役打得久,敌人就会筑起堡垒,依靠充足的补给,拖垮我军。因此,就要在敌人的堡垒筑起来之前打散敌军,迅速的结束战斗。
反攻就是要击败敌人,压垮敌人,把消灭敌人。要想削弱敌人,就得歼灭敌人,使其实力收到损失。
我军作战,如果不能歼灭敌人,而只是击溃之,那么我军就无法完全的消灭敌人,得不到补充,不能抵偿战争的消耗。
击溃战与歼灭战相比,就如“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人,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被击溃的敌人可以通过撤退,重新改变休整从而恢复,而被歼灭的敌人断不能再有这种恢复。所以对于强大的敌人,以其击溃它不如歼灭它。
总之打歼灭战的前提是我军在战役中充分的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