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清朝八旗制度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1601年,努尔哈赤正式出道,创造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这就是八旗制度的前身。随着女真铁骑进程的顺利,四旗分别镶边,扩充成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形成了后来完备的八旗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正式出道,创造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这就是八旗制度的前身。
随着女真铁骑进程的顺利,四旗分别镶边,扩充成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形成了后来完备的八旗制度。
▲八旗旗帜
在清朝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直管两黄旗,其他六旗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兄弟担任旗主。此时地位最高的自然是两黄旗。
努尔哈赤在晚年时,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于是把正黄旗分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统领,自己只统领镶黄旗。
这时的镶黄旗成为八旗之首,并迅速发展壮大,与其他各旗拉开差距。
▲努尔哈赤画像
努尔哈赤还把镶白旗的旗主调离,准备让多尔衮接管,看架势是想让多尔衮继承大统。
但是,历史的发展没有按照努尔哈赤的设想来,因为他还没安排完就撒手人寰了。
多尔衮没能夺得皇位,而是皇太极被议政王大臣们相中,登顶权力之颠,当上了一把手。
皇太极上台后,深知多尔衮势力的威胁之大,便对八旗进行了清洗和混编。
这也是整个大清八旗势力变动最大的一次。
▲皇太极画像
先是夺了镶白旗,然后把自己控制的两白旗升为两黄旗,将原来的两黄旗又降为两白旗。毕竟清朝皇帝以黄色为尊,看他们的龙袍颜色就知道了。
然后用各种手段控制了两蓝旗之后,又将正蓝旗拆分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便扩充自己的实力。
再把原来的镶黄旗又变成了正蓝旗,让自己的儿子豪格接管。
中间的微操更是不得了,怎么折腾怎么来。
这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皇太极控制的两黄旗地位最高。
控制了两白旗,100多个牛录的多尔衮集团紧随其后,也是人丁兴旺,兵强马壮。两白论战力,可与皇太极的两黄一战。
不过,皇太极驾崩得也很突然,谁继承皇位成为大问题。
皇太极儿子豪格带领的两黄旗,与多尔衮集团掌控的两白旗,双方剑拔弩张,就等任一方当上皇帝后,另一方抄起家伙事儿开整。
▲朗朗,祖上是旗人
不过,最后得利的是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成为大清帝国实际的老大。
此时的正白旗,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态势,倍儿有面子,就连皇帝直管的两黄旗都要示个弱。
原本地位仅次于两黄旗的正蓝旗,完全被正白旗压制,也逐渐失去了老三的位置。
多尔衮去世后,其势力集团被顺治帝清算。顺治帝将正白旗收入囊中,此时的皇帝统治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他们成为了"上三旗",其他五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管理,被称为"下五旗"。
上三旗,可以说是皇帝的亲信,也负起了侍卫紫禁城的重任。
"上三旗者,经内务府挑选,有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八旗在内城的驻扎
下五旗是几乎没有机会成为皇帝近卫的,他们只能守在离皇帝更远的内外城,以及全国各地。
在每年上元节,皇帝开大派对时,八旗里只有上三旗的都统、副都统等高级武官,可以拿到嘉年华的入场券,下五旗则完全没有机会。
顺治帝后来明确了八旗的各项细则,还确定了一个排序: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直到清朝灭亡这个排序基本没变。
▲镶黄旗也是地名
尽管镶黄旗不是人丁最多的一旗,但却出了九大贵族世家: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和伊尔根觉罗氏。
董鄂氏和富察氏,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外戚家族,也是出自镶黄旗。
▲慈禧
这些几大姓氏中,出了各种朝廷重臣、后宫娘娘,可谓在皇帝工作和生活上双管齐下,也进一步加强了镶黄旗的老大地位。
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之后,有了逆天权力,就把家人从镶蓝旗抬到了镶黄旗,就知道镶黄旗的地位有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