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戚继光为什么晚年凄凉(戚继光晚年生活凄惨悲剧原因)

时间: 2023-05-13 本站作者

提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可谓无人不知,但凡有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都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但是晚年的戚继光,不仅自己被罢了官,感情深厚的弟弟也死了,老婆还精神失常跑了,晚年凄惨到生病都没钱买药的地步,最后在凄凉困苦中病死。

提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可谓无人不知,但凡有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都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但是晚年的戚继光,不仅自己被罢了官,感情深厚的弟弟也死了,老婆还精神失常跑了,晚年凄惨到生病都没钱买药的地步,最后在凄凉困苦中病死。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却在于戚继光本人之前的所作所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大英雄戚继光的另一面。

行贿送礼找靠山

1528年,戚继光出生在山东济宁,17岁时,戚继光承袭祖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解释一下这个官职,卫所制是明朝军队的主要特色,一般以5600人为一卫,长官为指挥使;每卫下辖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约1120人,长官为千户。

指挥佥事主要负责辅助指挥使,分管训练和军纪工作,级别着实不低,是正四品武官。

从此以后,戚继光开始了他40余年的军戎生涯。他和他所训练的“戚家军”,解决了困扰中国东南沿海几十年的倭寇之患,之后他驻守蓟州16年,抵御关外彪悍的蒙古骑兵。可以看到,戚继光一生都在与外敌抗争战斗,说他是民族英雄,相信没有人有异议。

然而,世人眼中近乎完美的戚继光,在功成名就的背后,却还隐藏着一个行贿送礼、阿谀奉承的另一个戚继光。有人说瑕不掩瑜,有人说他这么做都是为了更好的抗击倭寇,但目的的高尚并不能掩盖其行为的错误。

年轻时候的戚继光还是很正直的,眼见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理想。

但很快他发现,朝中没有人帮忙,他的军事理想便没有用武之地,他需要找一个靠山,经过反复斟酌,他相中了张居正。

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可谓亲密,在写给张居正的信中,戚继光宗室以“门下走狗”自称,极尽谦卑之能事。

并且,戚继光在给张居正送礼的时候,总是能别出心裁,恰到好处,所以,武举出身的戚继光虽然不是张居正的门生,却被张居正视为亲信。

张居正是当朝首辅,位高权重,想送礼巴结他的人多如牛毛,要想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不动点脑筋是不可能的。戚继光思来想去,选中了当时最为流行的“长生药”,其实就是类似春药的东西。

戚继光的朋友王世贞写的《张公居正传》中提到,戚继光"时时购干金姬”送给张居正,甚至说张居正“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

在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中,也记载道“昔张江陵相,末年以躯侍多,不能通皮,专取以剂药,盖蓟帅戚继光所岁献,戚即登之文爱人也,药虽奇验,终以热发,至严冬不能戴貂帽。"

张居正自己写的日记中,也曾经写道,有一次,戚继光派弟弟戚继美到北京给张居正送礼,张居正只是象征性地收下了一点,其余又让其带了回去。

其中隐约可以看出礼物的贵重。1594年戚继光被弹劾的理由之中,有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簿丢失了,至于原因不言自明。

收了礼的张居正自然对戚继光照顾有加,数次言官弹劾戚继光,都被张居正压了下来,而与戚继光有嫌隙的同僚,则被张居正不动声色的调开。

在抗击倭寇和蒙古人的过程中,戚继光能大刀阔斧的整治军备而未被问罪,靠的就是他在京城的靠山张居正。

靠山倒台,戚继光也跟着倒霉

在张居正当首辅的日子里,戚继光的确靠着张居正的关系得到了重用,也得以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

但是,当张居正去世之后,被压制了整整十年的万历皇帝终于爆发了,他对张居正进行了彻底清算,抄家、问罪,张居正家人被拷打致死、自杀和饿死,十分惨烈。

作为张居正的亲信,戚继光当然也在被清算之列。万历十一年,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万历帝顺势将戚继光调到了广东,这相当于变相解除了他的兵权。

万历十二年,戚继光收到了弟弟戚继美的死讯。戚继美一直跟随戚继光东征西战,扫平倭寇之后,又来到北方建功立业,也是一代名将,最终官至云贵总兵。

他在万历十一年被罢免回家,紧接着儿子暴病身亡,连番打击下,戚继美承受不住就病死了。

戚继光知道,弟弟的死肯定是因为受到了自己的牵连,当他回到老家,看到弟弟的灵柩时,不仅嚎啕大哭,他此时心中可能也在后悔。

果不是自己拼命巴结张居正,又怎么会在张居正倒台之后受到如此清算,弟弟又怎么会在年仅54岁时便病死呢? 

万历十三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直接被免官回家。此时的戚继光,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原来的朋友很少有人会再与他接触,由于戚继光不善于存钱,所以在被罢官以后,竟至一贫如洗,就连生病后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

妻子精神失常,离他而去

在战场上,戚继光令敌人闻风丧胆,但下了战场,回到家里,他的正妻王氏却能令戚继光闻风丧胆。

王氏是戚继光十八岁时迎娶的,乃是将门之后,其父曾经当过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戚继光最辉煌的时候,职位也不过是总兵而已。

而且王氏自幼习武,动起手来据说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野史中记载王氏“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王氏对戚继光极好,不仅在事业上支持戚继光,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照顾。戚继光刚开始当兵的时候,家中不富裕,招待客人时因为没有酒菜,王氏就偷偷卖掉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首饰,以顾全丈夫的面子。家里有什么吃的,也都先紧着丈夫,有一次王氏买了一条鱼回来,让孩子吃鱼头和鱼尾,而让戚继光吃鱼身。

如此说来,王氏岂不是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吗,为啥戚继光会害怕她呢?这是因为,王氏虽然对戚继光极好,但却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戚继光不能纳妾。而戚继光恰恰就在这个问题上得罪了王氏。

两人成婚多年,王氏一直没有生下儿子,这就成了戚继光的心病。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眼看王氏年龄越来越大,戚继光终于动了纳妾的念头,偷偷在外面纳了三个小妾,而这三个小妾也先后为他生下了五个儿子,即戚安国、戚昌国、戚兴国等人。

在中国古代,纳几个小妾本不是问题,但放在王氏这里就是个大问题,所以戚继光严密封锁消息,在外面建了私宅,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此事最后还是被王氏知道了。这下可就坏了,因为戚继光不仅纳妾,还纳了三个,而且还生了五个儿子。

王氏处理此事的过程,尽显其英雄本色,她不找组织,不找领导,不找娘家人,而是随手抄起一把尖刀,直奔戚继光的办公室。

戚继光的手下看到后,赶紧通风报信,戚继光不敢和王氏照面,只好开溜。但问题最终还得解决啊,最后戚继光心一横,使出了绝招。

当天晚上,戚继光回到家里,在王氏动手之前,扑通跪下,嚎啕大哭,说自己是为了生儿子延续香火才不得不如此的,然后回忆起两人的甜蜜时光。

王氏毕竟是个女人,心一软就丢了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戚继光的外衣里面,还穿着一层软甲呢。

戚继光单刀赴会,摆平了王氏,后来王氏还认了五个儿子中的戚安国为子,为他们两夫妻养老送终,就是说将戚安国升格为嫡子了。

然而,就当一切归于平静之时,戚继光受张居正的牵连,打击接连而至,最后被罢官回家。而就在这段时间左右,唯一的嫡子戚安国病死了,王氏受此打击,变得疯疯癫癫,最后竟然离戚继光而去。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戚继光在凄苦中病逝,终年六十一岁。英雄末路,令当时和后世的人们无不扼腕叹息。

我想说的话写在最后

现在网络上有一股风气,我称之为“不能说好人一句坏话,不能说坏人一句好话。”可是,历史是复杂的,不存在单纯的好人、坏人,我们要立体的、真实的去分析这个人,才能拨开重重迷雾,接近历史的真相。

于谦、张居正、戚继光……这些人就没有缺点吗?严嵩、魏忠贤、温体仁……这些人就没做过一件好事吗?

戚继光离职之时,“镇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看病吃药都成了问题。可是他从军四十年,官至总兵,就算不贪不占也不至于如此吧。他的钱呢?很显然都用于送礼了,交际了,为公为私,戚继光自身是清白的。

戚继光有许多缺点和弱点,但是抗击倭寇和蒙古铁骑,使沿海和边境千千万万的百姓因他而保全,我想再大的过失也足以弥补了吧?

今天我虽然主要说的是戚继光的另一面,但这并不是否定戚继光的伟大,而是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戚继光。因为用视而不见的态度去遮盖这些事实,是不忠实于历史,而对一个英雄人物的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