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

时间: 2023-05-13 本站作者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能够一直存续几百年而没有发生过分代的朝代屈指可数,而无论是在文化、军事还是经济等领域都名列前茅的明朝就是其中之一。明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权力中心——内阁。下面老叶就来和大家具体的聊一聊明朝内阁是如何形成以及兴起和衰落的。

内阁的形成

内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品阶最低却又是权力最大的机构,内阁所有的官员品阶都是正五品。内阁的官员都称之为大学士。以宫殿为名分别叫作中极殿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

内阁这个权力机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独创的。由于朱元璋是明朝出了名的加班狂人,加上本身疑心病也特别重,所以经常皇帝宰相一肩挑。这样一来年轻时身体好可以抗住,但年纪大了之后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于是他便提拔了一些出类拔萃的读书人给自己打打下手,这些人大多都是做做改改错别字、整理整理文件、奏章分类摆放之类的小事情,并没有什么权力,相当于现在的文职秘书。

但由于他们都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长时间待在皇帝身边),加上有的人脑子也够用,皇帝会经常问问他们的想法。这些人对皇帝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慢慢地便有了向皇帝建议的权力,能对皇帝做出的各种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永乐年间,由于明成祖朱棣经常外出打仗,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朝政。虽然朝中有太子坐镇,但太子朱高炽年纪尚轻,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帮太子朱高炽来处理朝政,这个部门就叫做内阁。

内阁的兴起

虽然内阁成立于永乐时期, 但永乐时期的内阁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朱棣仅仅把提建议的权力交给了内阁,而把执行的权力交给了六部,自己牢牢抓住了最重要的决策权。

但到了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由于内阁的人都是东宫旧臣,他们不仅在内阁任职,后来还兼任了六部的尚书,这样的加持让内阁的权力日渐变大。但此时的内阁成员都是以自己的尚书之位为大,对内阁的职位还没有那么看重。

内阁真正变得重要是从开始有首辅这一说。

内阁开始有首辅这一说法是在明英宗时期。明实录里记载的第一任首辅,正是明英宗时期的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慢慢有六部的尚书进入内阁,让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比如前面讲的第一任内阁首辅李贤,他除了担任首辅之外,还兼任了吏部尚书。

但真正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还是在明世宗嘉靖时期,因为嘉靖时期的内阁除了大部分都是兼任六部尚书之外,还获得了票拟权。这时候的内阁,已经成为了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到了隆庆朝和万历初期,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可以说是相当于现在欧洲国家首相的地位了。他不但完全掌控了六部,还想尝试通过改革来让这一掌控成为规章制度,可惜还没有等到实现自己就病死了。

内阁的衰落

自张居正之后,明朝的内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也是明朝衰败的开始。受张居正的影响,后来的内阁官员要么小心翼翼明哲保身、要么相互攻讦,甚至还发生了有内阁首辅受弃市之刑。

到了天启时期,司礼监太监魏忠贤掌权后,内阁就彻底成了党争的工具,已经名存实亡了。

本文由老叶聊历史原创,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老叶聊历史!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