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形容爱情无果的成语 一生无果的爱情姜夔

时间: 2023-03-3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读这首词,眼睛酸了,姜夔,潦倒一生,为情所困的才子,让人眼酸。

1176年的姜夔,一袭青衫,一匹白马,一管长萧。二十二岁的他,飘洒、萧逸、才华横溢,来到了合肥。

天朗气润,人意天气,姜夔到了南城赤阑桥边。

屋舍俨俨,树木青青,柳丝垂地。

他牵马缓步,一条绿叶成荫的巷子。

忽地,笛声传来,悲凉凄切。

他循声到了一歌坊前,系马于老柳树上,轻轻走进歌坊。

歌坊内,一红衣女子,身材轻盈、面容清秀,长身玉立,正在吹笛,身后是和她一样的女孩,她的妹妹。

红衣女子看见了他,眼前一亮,面色一变。四目相对,怦然心动。

姜夔拿出填的《扬州慢》,递于女子。

女子抱起琵琶,慢拢轻捻,妹妹低按秦筝,弹唱起《扬州慢》。

女子轻弹浅唱,唱出了姜夔的感伤。他手持长萧,吹奏相合。

一曲终了,两颗心融合了。

姜夔留在了歌坊。杨柳影里,姜夔填词,女子弹唱;明月光下,女子吹笛,姜夔吹箫。腊月梅开,他们携手踏雪寻梅;中秋月明,他们并肩观月赏桂。

尘世间的烦恼抛在了脑后,心中只有浪漫的爱情。

姜夔决定,金榜题名,就迎娶女子做自己的新娘。

姜夔走了,他深信自己,进了考场定能月宫折桂,会很快迎娶自己的新娘。

可世事难料,名扬天下的才子,铩羽而归。尽管“无颜见江东父老”,但是,姜夔还是到了合肥,到了红衣女子的身旁。

女子陪他看红莲、观晚霞,为他吹笛、弹琵琶。

之后,姜夔一次次离去,一次次进考场,一次次名落孙山。

挫折,折磨姜夔,让他备受煎熬。夜深人静,心就飞向红衣女子。

“怎忘得,玉环吩咐?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离别时,红衣女子对他嘱托,耳边想起。

爱情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无力承担对方的爱,实现自己的承诺。

岁月蹉跎,时光不待。姜夔已步入而立,早生华发。他实现不了对红衣女子的诺言,生计都难以维持。

1186年,恩师提出把侄女嫁他,姜夔无力拒绝,答应了。

1187 年正月,姜夔到达金陵;夜晚,他北望江淮,似乎又嗅到了红衣女子的气息。

梦中,姜夔到了红衣女子的身边。女子对他娇嗔,盼他早日回归。他醒来写下了“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1189年,湖中一对姐妹,像极红衣姐妹,瞬间姜夔灵魂出窍,“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有人说过,热恋中的恋人,你在时,你便是一切。你不在时,一切都是你。

1190年,姜夔又来合肥,与恋人相会。女子姐妹欣喜万分,她们弹琴抚筝,填词吟唱,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姜夔离开合肥,在驿站,想起分别时的红衣女子,“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一个天然丽人,忍受离别之苦,期盼相聚一起,不再分离。可对未来,姜夔实在把握不住, 给不出确切答案,只能“问后约、空指蔷薇”。

1191年寒食前,姜夔又到合肥。金兵践踏,合肥面目全非。红衣女子人去楼空。“强携酒,小桥边。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强打精神,携酒到了赤阑桥边,追忆逝水年华。红衣女子今在何处?

姜夔在合肥住了一月,寻找红衣女子,毫无踪影。

1197年,姜夔又到了合肥,到了赤阑桥,写下了《月下笛》,“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柳,认郎鹦鹉。”衣服还是红衣女子的手裁剪,还有红衣女子的残香,你现在何方?

系马的垂柳还在,但是“朱门紧闭,再见无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