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被迫签的借条应该怎样处理?

时间: 2023-03-29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被迫签的借条应该怎样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被迫签的借条应该怎样处理

1、被胁迫情形解除或消除后,受害人应立即以受到“敲诈勒索”而报警,警方的办案结果的调查结论可以作为解除欠条(借贷合同)关系的证据。

2、行使撤销请求权,受害者可以在一年之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不过该撤销主张,需要举证借条的出具是受到胁迫,该证据比较难以搜集。

3、在对方提起诉讼时积极应诉,就出借人是否实际支付借款等方面予以抗辩。

二、如何举证被胁迫写下借条

1、被胁迫写下借条后,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留底,报案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2、与对方沟通,找第三人在旁边作证,证明自己是被胁迫的;

3、与对方接触时随身携带轻便录音录像设备,受到胁迫时可及时拍录取证。

三、法院认定被胁迫写下借条有哪些因素

法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1、对双方陈述和对证人证言的审查。

2、对借条形式的审查。

3、公安机关的报警记录。

四、哪些借条法院不支持

1、过期借条。从法律上讲,没有借条过期的说法,只有过了诉讼时效的说法。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有2年的诉讼时效,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将不予支持。但在2年内,只要债权人主张过债权,诉讼时效就将重新计算。如果当事人能证明自己曾多次向对方讨要借款,诉讼时效未过,可以到法院起诉。

2、赌桌借条。因赌博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是以合法的借条形式来掩盖违法的实质,这种借贷关系不应受法律支持和保护。

3、传销入会费。介绍别人加入传销组织,为收取入会费让别人打下的借条,名义上是借款,实际上双方之间不存在合法、正常的民间借贷关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不受法律保护。

4、撕毁的借条。被撕毁的借条作为证据存在重大瑕疵,其效力不能等同书证原件,可采信度较低,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5、借条复印件。只持有借条复印件,不能与借条原件进行核对的确认借款真实性,且被告对借条不予认可的,法院不予支持。

签订借条肯定是建立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求实际发生了借款行为才行,一般借条的成立是以交付了借款为准。所以,在受到他人胁迫的时候签订下的借条,建议可以要求对方举证证明实际交付了借款,若对方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这个时候对当事人来讲也是比较有利。

希望通过上面文章中的法律知识,应该已经帮助您解决被迫签的借条应该怎样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就能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了。我们还整理了很多其他法律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借款人强制撕掉借条应该怎样处理?

一、借款人强制撕掉借条应该怎样处理?

协商处理或者是诉讼处理。撕毁的借条如果通过公里或者私立救济又找回残迹的,经过向法庭释明情况的,依然可以当作证据使用且不影响证明效力。如果无法找回残迹的,经过公安机关调查或者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该借条存在,且对方当事人有撕毁借条的行为的。

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借条由出借人保管,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借条,证明借款事实。借款人还清借款后,从出借人处取回或直接撕毁借条,证明双方款项结清。被撕毁后重新粘贴的借条,应由出借人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证据证明债务人未清偿债务就将借条撕破。

至于借款,原告可以通过残存的借条原件、或者借条复印件、照片、转款凭证、证人证言以及出警记录来证实。并不是所有的借款案件都需要借条来印证的。

二、有借条应该怎么起诉?

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它是一种凭证性文书。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商业管理方面。从法律的角度看,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1、如果借条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已经到期、对方没有还款的,可以起诉;如果未到约定的还款期限,尚不能起诉。

2、如果借条上未约定还款期限:自债权人催要、并给予债务人合理期限偿还后,超过确定的偿还期后可以起诉,诉讼时效是3年。

3、起诉时,可以写好起诉状、带上身份证上、相关证据,到被告户口所在地(常住超过一年的常住地)基层法院的立案庭请求立案。

借条是借贷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借款人一定不要因为碍于情面等原因而怠于行使这项权利,而给自己在最终债务追偿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对方拒不偿还到期债务时,如果有借条,在追债时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如果没有借条,您就需要收集其他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存在等方面的证据了。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借款人强制撕掉借条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方面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本站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